胖东来的奥秘:从老板的企业到员工的企业

作者:钟之说  更新时间:2025-07-31 07:48:03  来源: 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责任编辑:复兴网

  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10余年间增长超4倍。其中,民营企业5554.23万户(同比增长6.02%)、个体工商户12532.25万户(同比增长3.03%)。

  我国14亿人口,而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却达到了1.8亿户。这么多的民营经济主体,首先的问题是:这些经济主体是不是企业?有多少经济主体是企业?

  如果是真正的企业,那么,我们要进一步问的是,这些企业是什么企业?

  是老板的企业还是员工的企业?

  有位网友【成】说:“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多数企业追求资本最大化,把员工当牛马。只有少数民族企业把员工当人,还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的用工制度,如华为胖东来等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现实的企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看法:

  一种是认为我国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之前和改革之后,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才叫企业;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只有毛泽东时代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员工能够当家做主的企业,才是真正的企业。

  按照通常的观念,人们把生产资料国家所有的企业叫做国有企业,把私人所有的企业叫做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也就是个人的企业,老板的企业。但这种看法显然是过于狭隘了。

  事实上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任何企业都是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形式,是社会的公器,你仅仅把企业当作个人的私产,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个企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处理好两种关系:企业内部主要是处理好劳资关系;企业与市场主要是处理好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真正的企业,它既是老板的企业,更是员工的企业,是顾客的企业。而在对企业的认识上,有人停留在企业是老板的企业这一点上;有人则进一步认识到企业不仅是老板的企业,同时也是员工的企业;有人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是顾客的企业。

  与企业的两种基本关系相对应,企业理论有体现劳资关系的经济实体理论和有体现企业与顾客关系的顾客中心论。

  顾客中心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顾客是一个企业存在的理由。一个企业能不能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能不能、有没有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础,并决定它能否继续存在。正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和需要,社会才把物质生产资源托付给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持续地反映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它就会有顽强的生命力。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真正能够体现和满足顾客需求时,即真正成为顾客的企业时,这个企业才能持久地、长远地存在。

  一个企业能不能成为顾客的企业,又决定于这个企业的劳资关系。

  反映劳资关系的企业理论,就是经济实体理论。

  经济实体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资产实体形式和劳动实体形式。一个企业,如果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力价值处于预定不变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的盈亏变化,这种企业就是资产实体。它的生产主体是资产所有者,它的运行和发展所满足的是资产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其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与这种企业相适应的是产权制度。一个企业,如果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资料价值处于预定不变的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生产劳动价值量的多少变化,这种企业就是劳动实体。它的生产主体是劳动所有者,它的运行和发展所满足的是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其生产目的是追求消费价值。与这种企业相适应的是劳权制度。

  以资产者为生产主体,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我们也称为资产实体或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而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就是老板型企业。这种企业的满足的是老板或股东等资产者的利益要求,而多数的企业员工——劳动者则被排除在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之外。作为雇佣劳动者的员工所拿的只是价值量预定的工资,工资是以成本项目列支的。因此,产权类企业或作为资产实体存在的企业,劳动者是没有权利参与生产成果分配的。

  相反,以劳动者为生产主体,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我们也称为劳动实体或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而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就是员工型企业。这种企业满足的是所有员工利益要求的企业,因为企业的所有人员都是劳动者,从门卫、保洁员到车间工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每个人都只是分工不同的劳动者而已,每个人都有按照劳动投入的多少参与生产成果分配的权利。

  一个企业,要能够成为顾客的企业,要能够长远地、持续地存在和发展,就需要企业能够持续地反映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一个企业能不能持续地、长远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不仅需要有企业领导人形成不断满足顾客要求的战略和决策,更需要企业全体员工与顾客要求相适应的工作状态。因此,一个企业能不能成为顾客的企业,首先决定于这个企业是不是员工的企业。

  从顺序上来说,企业只有使员工满意了,他们才有服务于顾客需要的行为状态。顾客满意的前提是员工首先要满意。因此,要打造顾客满意的企业状态,首先要打造员工满意的企业状态。

  胖东来,本来也是个私营企业,也是老板型企业。但是,于东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大员工分享企业盈利比例:从50%到80%,从80%到95%。而随着员工分享盈利制度的形成,这个老板型企业真正转变为员工型企业。当胖东晋真正转变为员工型企业的同时,它也实现了顾客型企业的转变。

  在当前经济低迷、绝大多数企业处境艰难的形势下,胖东来的经营却“这边风景独好”,业绩良好。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员工满意了,顾客才会满意;顾客满意了,企业才能长久生存。

  实现从老板型企业到员工型企业的转变,从而必然带来另一个转变,即员工型企业到顾客型企业的进一步转变。这就是当前环境下的企业生存之道,发展之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