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思想殖民

作者:小庄  更新时间:2025-09-28 09:25:41  来源:八角楼上  责任编辑:复兴网

  《毛选》第四卷的最后,有五篇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其实这五篇文章都讲到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思想殖民。

  什么是当时的思想殖民?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用枪炮打进中国来,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使它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完全丧失了独立性。但是这些侵略别人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不会在思想和舆论上承认这是一种侵略,而是要把这种侵略的行为包装成“友谊”、“发展”、“进取”、“援助”等等。因此,为了掩盖和包装经济上、政治上殖民的事实,于是才要搞思想殖民。

  比如,把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说成是“友谊的见证”;把强迫中国接受五口通商说成是“发展经济”;把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人民解放军,说成是“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美国那边说,我们一共援助了蒋介石45亿美金,用来承担“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毛主席则说:不对,据我们统计是59亿零1400万美金,这些钱用来帮助蒋介石杀死了几百万中国人,这才是你们所说的“对华友好”,这才是你们说的“友谊”。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使当时的中国人民都相信这是一种“友谊”,而不是侵略,于是在不平等条约里还要加上一条——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传教。因此,自鸦片战争后,他们把从中国掠夺而来的大量财富、赔款,拨出一小部分来,用于开办学校、医院、教会、慈善机关,以便包装和美化他们的侵略行为,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史,改写成一部“友谊史”。后来呢,又利用这些宣传和舆论机构,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解放战争,说成是“受苏联控制”,是“共产国际的第五纵队”,把中国共产党人描绘成杀人放火、共产共妻、不要祖国、不要文化、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这就是当时的思想殖民。

  其实,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从外国传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两个德国人,列宁是俄国人,十月革命的经验是俄国革命的经验。那为什么同样都是外国人搞出来的东西,一个被我们说成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而另外的帝国主义国家搞出来的那一套思想,却被说成是文化侵略、思想殖民呢?

  原因很简单,跟它是不是外国传进来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区别的标准仅仅在于——一种思想教会中国人民如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如何废除不平等条约,如何废除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而反过来,另一种思想,则试图强迫中国人民接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接受一切不平等,不合理的阶级剥削制度。

  这才是两者本质上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武力殖民那一套行不通了,思想殖民自然就没有了市场。于是五六十年代,美帝国主义炮制出一套和平演变,文化渗透的策略,据说是当时美国国务卿,一个叫杜勒斯的人搞出来的。

  所谓的和平演变,演变的到底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

  说得具体一点,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建立在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之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指的是真的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不是说的修正主义,修正主义人家是不怕的,相反,人家很欢迎。比如苏联搞修正主义,搞到自己解体的时候,克林顿笑得合不拢嘴。

  他们很怕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怕呢?因为担心本国的无产阶级效仿。但是呢,就当时而言,想要用武力摧毁这套制度,又不太现实,于是才搞出一套和平演变策略。

  具体怎么演变,归根结底还是舆论。

  毛主席说,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人家就要去占领。

  当时的和平演变也主要集中在三点,无非就是朝着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起进攻。

  他们那时很鼓吹民主和自由,但他们不用阶级的观点去讨论民主、自由,他们说的民主和自由是很具体的。他们口中的民主,在当时指的是废除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多党制,让资产阶级也能掌握政权,否则就是不民主,而是“极权主义”;他们说的自由,指的是彻底地放开市场经济,放开私有化,让大家自由竞争,谁有资本、技术、资源,谁说了算,这是他们当时鼓吹的自由;至于意识形态,则鼓吹完全的个人利益、物质刺激、经济理性人、享乐至上等等。

  毛主席有一篇文章,叫《论人民民主专政》,后来又写了一篇,叫《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的就是如何看待美西方鼓吹的这种民主自由。实际上,用阶级观点去看,是很清晰的。所谓的多党制才是民主,无非就是不赞成当时的无产阶级专政,想搞资产阶级专政,但是又不敢大大方方的说这是资产阶级专政,于是说我也要民主,资产阶级也要上台轮流坐庄。

  同样的道理,他们那时候要瓦解公有制经济,于是鼓吹自由,很多人被美国“和平演变”的炮弹击中,于是也跟着提出要大力发展四大自由。什么是四大自由呢?在当时指的是借贷、租佃、雇工、贸易四大自由。这些自由集中体现在瓦解公有制的经济领域,说简单点就是,高利贷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土地想怎么卖就怎么卖;资本主义的经济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这就是当时五六十年代,美西方搞出来的一套和平演变策略中,提出的民主和自由的具体含义。

  这里多聊几句多党制。其实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我们自己也提出过多党制。于是,很多人觉得十分矛盾,为什么后来自己又不赞成了呢?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国民党统治时期,是官僚资产阶级专政,他们朝着红军无数次发起围剿,他们不能容忍任何代表劳动人民的党派出现。为了争取人民政权的生存空间,因此我们提出应该允许代表人民的政党合法存在,应该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不赞同了呢?原因很简单,人民已经取得了胜利,打倒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难道这个时候你要把人民的政权拱手让人,让资产阶级以多党制的名义复辟吗?当然不可能。所以毛主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民主是人民内部的事情。至于对反动派,帝国主义,资产阶级这些人,只能专政,而不能跟他们讲什么民主。

  而且这都是公开提出来的,就是要搞人民民主专政,后来更进一步提出要搞无产阶级专政。因为,没有这种专政,人民得到的东西就要失去,就要被资产阶级专政,只不过资产阶级口头上不说自己也是在搞专政罢了。

  从阶级斗争的世界观看,这是很好理解的。阶级斗争,不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战胜无产阶级。

  所以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什么多党制,关键的问题仅仅在于这个党它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其实只需要稍微想一想,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但偏偏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很多人想不通。

  上面说的那一套自由民主策略,就是五六十年代美国搞出来的和平演变策略的具体含义。

  但是后来,这种和平演变实际上又发生了变化,含义又不同了。

  这是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空前的挫折,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完全的失败了。

  这个时候再去舆论上攻击什么无产阶级专政,攻击什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资本主义已经在全球取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专政已经不存在了。

  于是这个时候的和平演变,文化渗透,变成了利用民主、自由、人权等口号,对不符合美帝国主义利益的国家,进行政权的颠覆。美帝希望可以在不同的国家统统都换上一个亲美的、符合美帝利益的政府,这就是冷战之后的新的和平演变,这种和平演变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其实,如果更准确一点地说,思想殖民是建立在经济殖民,政治殖民的基础上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掩盖和包装经济殖民和政治殖民,而制造出来的一种思想和舆论形态。因此,它往往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对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搞的思想统治。

  像五六十年代杜勒斯搞的那种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战,就不叫思想殖民,而叫和平演变或文化渗透。

  而冷战结束后,和平演变这个词其实也不恰当了,因为舆论战往往发生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此换了个名字叫颜色革命,意思就是颠覆人家的政权,然后扶植一个更符合帝国主义利益的政权。

  随着资本主义的内生性危机不断蔓延,欧美那边动不动几十万人上街,因此自由和民主这两个词似乎又有了新的含义——“我们都上街了,你们怎么还不上街?”、“我们都那么民主了,你们怎么还不民主?”。

  这杀伤力大呀,于是提出要抵御“思想殖民”。

  其实,从《矛盾论》的观点看,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曾经的思想殖民,通过本国的买办、官僚起作用;后来的颜色革命,则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起作用;再后来,美国在很多国家搞出来的颜色革命,也需要通过那个国家的亲美政权发挥关键作用。

  100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如此。它是因为中国人民有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需求,因而才能起到那样重大的作用。

  因此,当我们抛开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世界观之后,就能很清晰地看出来,一种思想是不是殖民思想,并不取决于它来自外国还是本国。而是取决于它的思想主张,到底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还是对帝国主义极其帮凶有利。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出来要打倒的就是本国的封建文化。

  所以,当我们提出到底是要警惕一种思想,还是要拥抱一种思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搞清楚的是这种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着哪个阶级的利益,它通过什么样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

  至于它到底来自哪里,相较而言,反倒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