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占用中国人的有限时间空间资源完全不可取
多一种文字,就会增加起码一倍的表达面积(除非缩小其字号)。故交通标志与交通工具上追加罂文,必定浪费材料与版面。罂文表达篇幅其实比起汉字来更大,电子屏上显示罂文往往屏滚动时间更长。中国的交通标志牌路名牌等交通辅助设备,资源也是有限的,有成本代价的。当然首先要为中国人民服务,因为现在的民族国家还没有取消。不能因为在中国交通道路上只有不足0.1%的极少数昂撒人的存在(大部分外国人还是非昂撒人),就要因为给他们提供服务而付出国人近一半的代价,那不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吗?不需要占用中国人大量的阅读时间吗?若不懂取舍,想让洋人取得与中国人一样的文字利益,恐怕需追加全球所有国家的文字才能实现。问题是其他国家并没有这样公平对待我国人。
中文表达简洁,在列车屏幕上,表达一个与列车运行有关的意思,汉字往往用几个字或一行就直接显示完了。但换成另罂文后,可能还要多滚动几秒钟。从这个具体信息的处理来说,浪费中国乘客的阅读时间资源甚至还要超过一半。
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算是最多的。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已经超过95万,目前也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姑且算100万人,这百万人按一年365天全都在我国工作算,就是100万人年。每年来华外籍旅游人士有多少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接待入境游客外国人2694万人次。根据携程集团海外平台往返机票预订数据分析,80%的外籍游客在我国境内平均停留天数为9.2天。姑且平均日数算10天,那折合一年365天即一年的人次是多少呢?2694/36.5=74万人年。这样二者加一起是174万人年。与14亿中国人大致为14亿人年之比是0.124%!即1000:1.24。而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174万人年还不都是五眼联盟国的昂撒人。就是灯塔国还有4300万人第一语言是西班牙语呢。所以,罂语使用者即便有⅓, 也无非千分之0.3。即便洋人都喜欢罂文,为了0.124%的少数人,却要付出一半的版面资源与时间资源为他们服务,而去牺牲掉99.87%的中国人的空间时间资源。这种侵占国人利益的事合理吗?单纯的财务账也不能这么算吧?占中国人民便宜的事,就是五眼人让我们干,我们都不该干。况且还要自己送上门来,更是毫无道理。
若在进一步说,来华的游客,绝大多数人并非自己开车,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剩下的人数比例是不是几乎趋近于零吗?
二、若说非要为外国人考虑,也不能只为五眼联盟等有限国家昂撒一族考虑。
这个地球上还有俄国人、法德意人、东欧人,还有日本人朝鲜人吧?南美整个一洲,基本是使用葡萄牙语与西班牙语的人,乃至这个地球上还有十数亿的阿拉伯人。东南亚人口国家都很多,印度4成以上的人口使用的是印地语人。我们的对外语言文字服务,是不是都该考虑呢?是不是都要给与与中国人一样的语言文字待遇呢?即便你有这个心,有这个能力吗?做得到吗?
既然做不带全面兼顾,就不该特殊照顾五眼各国的昂撒人。否则昂撒以外的人,是不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实,这个世界上把罂语罂文作为第一语言文字使用的总人口数连五亿人都没有,只有四亿冒点头。即便是在米国,第一语言为西班牙语者,按照米国当局的正式统计,还有4300万呢。全球统算,作为第一语言使用的人数,罂语使用人数还不及印地语人口多呢。
既然无法兼顾,又不想去影响其他第三国人的情绪,何不都按地球自古以来“入乡随俗”老规矩或天然惯例,一律都使用中文呢?
三、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增加的交通工具驾驶的安全风险
在交通标志牌上额外增加了大量的拉丁字母,必然会使标志牌的信息因过于密集,从而直接带来了信息干扰。不如只有汉字一种文字那样清清爽爽,看起来一眼即明。这里的重点还不是美观问题,而是多加了罂文或拉丁字母,对至少99.87%人来说,就是加了捣乱信息,直接影响了交通工具驾驶者的判断速度与识读效率,从而直接增加了驾驶风险,影响了交通安全。
从下边的图片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个更清晰,哪个干扰少,那个有助于司机快速识别与安全驾驶。哪个看着乱。到底哪个有益于中国人民呢?活着说地球绝大多数人呢?只有比一比才能知道。下图的这组图,我只简单去除了罂文,中文汉字在标志牌上的位置还没做美术上的调整,若调整则纯中文标志牌则更加简捷美观。

有没有罂文识别效果如何本来可以一目了然
由于罂文天然特点所决定其又臭又长,占用面积多,阅读时因为需要解码,甚至需要以多音节方式朗读默读,比汉语中文表达效率低多了。比如一个交通停车标识牌上边若写个STOP和“停”,请问哪个文字阅读判断的速度更快呢?那个提示更安全呢?不言而喻。请问车内按键上的START/STOP 与“启/关”谁看起来更快捷明了呢?当然是汉字了。如果START/STOP真的那么高明,为何很多汽车在这个启停按键上还要专门追加ENGINE这串字母以便需要特别说明这个启停键是特指发动机呢?交通标志或交通工具的上的文字符号识别若多出来0.1秒,很可能事故率就上去了,体现的某些个案上甚至可能会要命。
洋字码由于又臭又长,并列放在表达同样意思的中文汉字下,长度多很难与中文匹配。也即若与汉字使用同一字号,强行将中罂文并在一起展示,牌子看起来就非常丑楼。因为罂文超常!为了帮助昂撒掩盖这个缺陷,中国的罂文迷信者推广者也是真拼了——直接将罂文字号缩小,活着某些词不得不用缩写,以便讲二折放在一起看起来匀称些。但这样一来,罂文字号小了,距离远一点,当驾驶员同样对这个交通标志牌时,中文汉字可能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而罂文因为字号太小可能会根本看不清。这种处理,不怕昂撒人生气吗?不怕他们说是对他们歧视吗?

与中文放在一起罂文字号不得不缩小
真理都是朴素的简单的,但认识真理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有人的思维已经被装进了西方语言文字所塑造的话语体系里了。
四、仅仅从企业自身商业利益出发,罂文充斥也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交通工具的良好体验
汽车驾驶按键与说明书大量使用罂文和罂文缩写,无论有多少个理由解释,也是故意为难用户,包括中国用户和世界上并不使用罂文的外国用户,给用户造成的实际体验感很不好。汽车驾驶按键与说明书使用罂文缩写,除了为难中国用户,我看不出还会有什么其他答案。当然,中国制造的汽车,若销售到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若有一定的销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追加所在国要求的文字说明书。如在俄罗斯、法国、印度、日本,还有大量使用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国家,可以使用该国文字,为这个国家配备其官方规定文字的说明书,这当然也是可以的应该。也是对该国客户的尊重。在说明书电子化的今天,做起来也不难。按键与显示屏上的文字,也用采取类似方式。
其实,罂文蠢笨的表现之一是专业术语多,导致隔行如隔山。即便你的汽车销售是给的五眼联盟市场,他们遇到汽车专有罂文术语,如罂文缩略语时,实际上也认得不了几个。这是由蠢笨罂文的先天属性决定的。谁用这种文字,都会感觉阅读理解起来很困难,使用起来很麻烦麻烦很不方便,阅读时往往要前后要翻来翻去,都要查词典与手机。即便看过一两遍,也曾看过了中罂文对照,再遇到时依旧很难回忆原来指的是啥意思,依旧会常忘记。因为缩略的罂文术语不表意,几个大写字母重新堆在一起完全是新单词,也是生词的一种。很多人不知道罂国米国专业词典总计在3000部以上,医学词典就一百多布。所以即便是昂撒人对他们的各行业缩写也是陌生的。而使用中国语文使用者几乎不需要专业词典。在中国也很少看到专业词典。汽车说明书与按键上的文字,绝大多数一看就理解,新词也容易记忆。因为我们有表意汉字。罂文西文根本没有这层文字结果。
有些人虽然学过罂语,但总怀疑自己的罂语水平。看不懂专业术语也不好意思说不会。多数人可能认为“是不是只有我才有这种感觉呢?” 非也。这不只是一两个人体验,绝大多数用户也是这个感觉。我做过一个微博投票调查,结果如图。若有关车厂有怀疑,你可以自己调查,看看中国用户看得懂看不懂你们说明书上的术语?新手是否认得驾驶舱按键上的文字?调查的结果是不是跟我的一样?
驾驶位操作界面包括按键大量使用罂文及其缩写,基本不用中文,我绞尽脑汁想来想去,甚至用臀部也思考了好几年,也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明白你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么非要搞晕用户?至少与主流中国用户过不去。除了用“愚蠢”二字来概括外,我无法找到更合适的文字来对这种举动进行合理定位(编者:也许可以用“自贱”来界定)。你们经常喊的口号是“用户第一”,甚至信誓旦旦地说“要尊重用户体验”,而实际上拉丁化横行的结果却是要把用户搞的迷迷糊糊,体验很是不好,非常不好,相当不好,绝对不好!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不是愚蠢还能是什么呢?(蠢笨罂语,山人阿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