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作者:之乎者也Q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8:28  来源:西江学习社  责任编辑:复兴网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不是偶然事件的叠加,而是不同阶级之间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展开的斗争。阶级斗争不是人为制造的对抗,而是社会经济结构内部矛盾的必然反映。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更替都伴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对抗。奴隶主与奴隶的冲突、地主与农民的抗争、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这些历史事实都充分说明,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是推动人类历史从一个阶段迈向更高阶段的决定性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依靠占有生产资料维持其特权地位,而被压迫阶级则在长期的斗争中追求解放。这种斗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利益的对抗上,更体现在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中。正是这种长期而激烈的阶级斗争,推动了旧制度的瓦解和新制度的建立。

  例如,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爆发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由此可见,每一轮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阶级斗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果。没有阶级斗争,就不会有社会形态的根本转变。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阶级,其解放事业正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列宁也强调,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和平的让渡,而是通过坚决的斗争实现政权的转移。这种斗争的实质,是阶级力量的对比和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

  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都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鲜明例证。工人、农民和广大劳动人民在革命中团结起来,冲破旧社会的束缚,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这不仅是政治权力的更替,更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体现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

  社会主义的建立,并不意味着阶级斗争的彻底结束。虽然剥削阶级被推翻,但社会内部的阶级差别、思想观念的残余以及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仍然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

  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需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社会问题,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腐化现象的滋生。忘记阶级斗争,就会在思想上丧失警惕,导致社会主义制度被侵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定无产阶级立场,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回顾人类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次社会进步都凝结着被压迫阶级的斗争与牺牲。阶级斗争不仅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更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历史规律。忘记这一点,就等于否定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逻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仍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深刻认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性,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全人类的真正解放。正如马克思所说:“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走向胜利的唯一道路。”

  之乎者也Q

  喜欢作者

  阅读138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