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牛做马也不敢辞职,职场人的困境引爆共鸣

作者:小思如  更新时间:2025-07-10 16:50:39  来源:思如哲思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复兴网

  一个残酷的对比:父辈们工作的年代,若被亏待,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尽显洒脱。

  而今天,一句“辞职?下个月的房贷你来还吗?孩子的奶粉钱你出吗?”足以将无数打工人死死钉在工位上,动弹不得。

  当牛做马,竟成了生存的福报。

  我们不敢辞职,不是因为软弱,而是被现实用三重锁链,紧紧锁在了工位上。

  第一重锁链:经济锁链——生存的硬性枷锁

  “每月雷打不动,房贷、车贷扣款短信准时抵达,那声音像催命符。”

  月供吞噬大半收入,一旦收入中断,银行催收的冰冷电话与断供法拍的噩梦近在眼前。

  房子,从“家”变成了最沉重的负债。

  “孩子幼儿园学费比大学还贵,补习班账单像雪片。”教育成本高企,为人父母者,谁敢拿孩子的未来赌一口气?孩子的笑容,成了拴住父母最柔软的锁链。

  “父母看病要钱,自己看病更不敢停医保。”一场大病足以摧毁一个中产家庭。辞职?意味着医保断缴,风险指数级上升。健康,成了最不敢挥霍的奢侈品。

  这锁链冰冷坚硬,它由银行账单、学费通知单和医疗缴费单焊接而成,勒进血肉。

  第二重锁链:制度与环境的无形牢笼

  “35岁?简历直接进垃圾桶,HR连看都懒得看。”年龄歧视如同悬顶之剑,让中年打工人的每一次离职都像在走高空钢丝,脚下是万丈深渊。

  “辞职容易,社保断缴怎么办?找新工作空窗期谁给我交?”社保的连续性捆绑着购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核心权益。

  一次任性的离职,代价可能是孩子无法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制度设计的缝隙,成了困住人的陷阱。

  “加班是常态,休假是恩赐。‘福报论’、‘兄弟论’包裹下的剥削从未停止。”畸形的加班文化被美化,拒绝超负荷工作竟成了“不奋斗”的罪证。职场PUA花样翻新,精神内耗严重。

  这锁链无形却无处不在,它由社会偏见、僵化制度和扭曲文化共同编织。

  第三重锁链:精神与认知的自我禁锢

  “离开平台,我还能是谁?我的价值在哪里?”长期螺丝钉化的劳作,让人产生深刻的自我怀疑与价值否定。离开组织光环,巨大的身份焦虑扑面而来。

  “空窗期就是污点!HR会怎么看我这段空白?”社会对“职业连贯性”的病态追求,让短暂的喘息与调整都成了履历上的污点。焦虑被内化,成了自我鞭挞的刑具。

  “同学都年薪百万了,我怎么能停下来?”同辈压力和社会对成功的单一标准,推着人不断奔跑,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被甩下。别人的眼光,成了囚禁自我的牢笼。

  这锁链由内而生,它植根于恐惧、焦虑和对主流标准的盲从,让灵魂比肉体更早被囚禁。

  “我们不是牛马,我们是人!”这句呐喊早已震耳欲聋。然而现实却是,我们一边默念着“生而为人”,一边在制度的夹缝、资本的盘算和生活的重压下,被迫套上牛马的鞍鞯,在名为职场的磨道里周而复始。

  这“不敢辞职”的普遍困境,绝非个体软弱,而是整个社会系统性地将劳动者工具化、耗材化的冰冷投射。

  我们需要更健全的劳动保障,对抗肆无忌惮的压榨;需要打破对“职业空窗”的病态歧视,允许人停下来喘息;更需要彻底摒弃将人视为工具的冰冷逻辑。

  当牛做马或许是生活所迫的选择,挣脱锁链的第一步,是看清它如何缠绕我们的身体与灵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