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污腐败现象,自古以来就有,不但老百姓深恶痛绝之,就连帝王也恨之入骨。由于贪污腐败现象不但侵蚀政治生态、破坏公平正义、阻碍经济发展、削弱国家凝聚力,而且还直接威胁王朝的根基,所以,反腐成了历朝历代皇帝的必修课。
历代王朝反腐,以宋朝赵恒、明朝朱元璋、清朝雍正最为典型。
宋真宗赵恒被后世称为“中国反腐倡廉第一人”,他在位期间,反腐措施主要有三:
一是搞廉政理念与制度建设。颁布《文武七条》,强调官员需清心、奉公、修德、务实、明察、勤课、革弊,并建立完善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注重品德与政绩并重。
二是建立监察与惩处机制。设立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制定严格渎职惩处制度,对贪污行为实行严厉打击。例如,贪污六十两银子的官员会被处以死刑,贪污更严重者则面临剥皮等酷刑。
三是搞官员管理创新。建立官员档案和休假制度,推行职务回避制度,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即使是小官,只要廉洁奉公且口碑良好,也有机会晋升高位。
在他的治理下,北宋经济总量占世界80%,《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就是赵恒时代。
明太祖朱元璋反腐以严刑酷法闻名,其反腐手段包括立法震慑、酷刑处决、民众监督等措施。
朱元璋反腐的核心手段是立法震慑:颁布《大明律》并编纂《大诰》,规定贪污白银六十两即处死刑,强制全民学习法律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
洪武年间的立法尺极为严厉,比如《大诰》中436个案例均为贪官处决实录,并配以剥皮抽筋的插画以示震慑。
朱元璋的第二手段是严刑威慑。他首创“剥皮实草”刑罚:将贪官人皮完整剥离后填充稻草制成标本,陈列于官府公堂旁以儆效尤。他在位时的酷刑还包括凌迟、抽肠、钩肠、挑筋、断手等,处决手段之残酷为历代罕见。
朱元璋最厉害的一招是建立全民监督体系:允许百姓直接绑缚贪官赴京告状,沿途官员不得阻拦,违者灭族;设立锦衣卫秘密监察,并采用“钓鱼执法”试探官员廉洁性。
朱元璋反腐可以说是手腕铁血、六亲不认。比如处决驸马欧阳伦:因其走私茶叶触犯禁令,他不顾女儿求情将其赐死。又如诛杀开国功臣朱亮祖:朱亮祖在广州知府任上因受贿包庇豪强,被朱元璋亲自鞭刑至死。
清世宗胤禛在反腐这一块也是雷厉风行,他那反腐三板斧堪称绝招。
第一板斧是密折举报与钦差调查。胤禛即位后立即推行密折举报制度,鼓励官员和民众秘密揭发贪腐行为,并通过激活监察御史体系收集线索。
为杜绝官官相护,他派遣钦差大臣携带候补官员赴地方核查,一旦查实贪腐,涉事官员即刻免职并由候补接替。此举既切断贪官退路,又激发候补官员的监督积极性。
第二板斧是抄家连坐的严刑峻法。胤禛对贪腐采取零容忍政策,即便涉事官员自杀,仍追究其家族责任:抄没家产、流放亲属并禁止后代为官。这种连坐机制极大提高了贪腐成本。
第三板斧是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针对地方官员借火耗(碎银熔铸损耗)盘剥百姓的问题,胤禛将火耗税统一收归国库,再以养廉银形式发放给官员,金额可达俸禄的数十倍。此举既堵住贪污漏洞,又通过高薪保障官员生计,实现“不能腐”与“不想腐”的结合。
胤禛的反腐效果挺显著:国库从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至雍正去世时的6000万两。
不过,不管是宋真宗赵恒,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亦或是清世宗胤禛,他们在反腐方面虽然手段雷霆,也颇见成效,但终究没能根治贪腐问题。
纵观整个中华史,能够根治腐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人民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熟读中国历史,他清楚地知道,历代王朝的衰亡基本上都是由于统治集团生活腐化、不思进取导致的。因此,他对腐败十分憎恶,发誓不做李自成,也不允许下属学刘宗敏。
毛主席反腐是从井冈山会师后开始的。
为了治理根据地,毛主席颁布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该训令明确规定,贪污公款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并强调无论党内还是军内干部,均不得侵占群众财物。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资格老、职位高的贪官,往往会从轻发落。毛主席却恰恰相反,他对贪污腐败分子,越是资格老、职务高的,惩罚越严厉。
毛主席认为,老党员和高级干部更应该遵守党的纪律,时时刻刻起表率作用,他们要是贪污腐败,应该执行比一般人更加严厉的惩罚。
建国后,毛主席告诫全党:“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
为了根治腐败,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到建国初的"三反运动",毛主席亲自批示枪决了革命队伍中七个腐败分子。他们分别是:谢步升、唐达仁、左祥云、黄克功、肖玉壁、刘青山、张子善。
这七个腐败分子当中,贪污最少的才246元7角,贪污最多的也就170万元。
七次批示,七声枪响,直接换来了二十几年的廉政——从刘青山、张子善伏法,到毛主席逝世,几乎见不到贪污腐败现象,这是无须争论、无法否认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能遏制住腐败呢?
可能有人说,因为毛主席对腐败分子绝不容忍,采取了斩立绝的雷霆手段。
实际上,历史上反腐的赵恒们都对贪官采取了斩立决的雷霆手段,他们为何遏制不住腐败呢?
因为,斩立决虽然能对腐败分子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但并不是根治腐败的根本原因。
根治腐败重在一个"公"字。只有天下为公,才能摒弃私念;只有廉洁奉公,才能杀住贪念。说到底,有人私欲之所以强,贪欲之所以甚,皆源自对这个"公"字的亵渎和不敬。
毛主席正是用这个“公”字,根治住了腐败。
毛主席的“公”,既始于公平、公正,又高于公平、公正。他老人家的“公”,是领导亿万劳苦大众推翻旧制度的公,是推行人民当家做主的公,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的公,是惩治贪官毫不留情的公,是践行伟大奋斗目标矢志不渝的公,是无私无畏的公,是表里如一的公,是万古千秋的公!
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毛主席一生位高权重,但他从来不搞特权,从来不搞特殊,始终做普普通通的战士中的一员、群众中的一员、人民中的一员。他正告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这样的宣言,历史上的赵恒们谁说过?古今中外的政客们又谁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