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同志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长期性与复杂性。阶级斗争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忽视的问题,而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早已指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的更替无不以阶级斗争为动力。
当社会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虽然剥削阶级在政治上被推翻,但阶级斗争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旧风俗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残存,国内外敌对势力依然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仍在继续。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的提醒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忘记阶级斗争,就可能导致思想麻痹,最终危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警示,是对革命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松懈的警惕。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误以为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社会已进入和平建设的阶段。然而事实证明,旧阶级残余势力并未消亡,资产阶级思想仍在潜伏与蔓延。
在社会主义初期,国家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外部的敌人,而是内部思想上的动摇。有人崇尚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有人淡化阶级立场,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全民和谐”的社会形态。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削弱无产阶级的革命警觉性,使社会滑向修正主义的道路。因此,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要警惕阶级斗争的再现,提醒人们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阶级立场。
阶级斗争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政治方向的指南。如果忽视阶级斗争,就会模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使社会丧失前进的方向。无产阶级政权之所以能够巩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史上,某些国家由于忽视阶级斗争,放松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被瓦解,资本主义复辟。这些沉痛的教训充分说明,忘记阶级斗争的危险极大。阶级斗争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命运、制度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始终保持对阶级矛盾的清醒认识,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坚定前行。
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但阶级斗争的实质并未消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更加多元,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贫富差距与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阶级矛盾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根本性质仍是劳动者与资本利益之间的博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阶级斗争的思想,并不是鼓动对立,而是要保持政治清醒,防止社会分化与不公正现象扩大。我们要在改革发展中坚持人民立场,防止资本逐利冲击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这正是毛泽东同志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所在。只有在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不偏离根本方向。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警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后人思想的提醒。它告诫我们,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社会规律,忘记它,就等于丧失政治方向;忽视它,就可能导致制度的动摇与历史的倒退。
在新的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蚀,巩固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与政治根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斗争与前进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