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城晚报2025-08-30发文《无人公交三天拒载47位老人:扫码世界,他们成了局外人》报道:当地首批“无人公交”上线试运行,扫码乘车、人脸识别,结果三天内发生了47起老人不会扫码被“请下车”的尴尬。一位82岁的老兵,用老年机,举着退伍证,还是被机器拒绝,最后徒步5公里回家。
新华社2025年9月1日发文《无人零售冷思考:销售额腰斩背后的账本》揭示,某头部连锁便利店过去18个月关掉3200家有人门店,取而代之的是闪着蓝光的无人货柜。后台数据显示,平均每个货柜每天销售额不足120元,远低于有人店600元的盈亏线。可即便如此,商家仍加码下注,原因很简单,省掉一名月薪4500元的店员,一年就能“节约”5.4万元,哪怕销售额腰斩,财报也能多挤出一点利润。员工不是被“优化”,而是被算法直接抹掉。
2025-09-01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被算法裁掉的柜员:银行不要我,房贷还在那家银行》披露:上海浦东张江一位39岁的前银行柜员李悦,被“智慧网点”项目裁掉后,连续投了287份简历,全部石沉大海。她只会数钱、盖章、微笑说“您好,请核对签名”,可ATM和远程视频柜员把这些技能瞬间归零。
某平台2025年9月1日热搜显示;北京地铁4号线站厅里,一台无人保洁车呼啸而过,撞翻了一位拄拐老人的菜篮,菜滚了一地,机器却冷冰冰地继续作业,连一句“对不起”都欠奉。
近年来,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对此,清华教授柳冠中厉声质问:“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无人银行,人去哪了?科技不要人了,我们还要科技干嘛?"
网友们则大声惊呼:“科技把一部分人送上了云霄,却把另一部分人推回了泥坑。”"原来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给自己买失业。”
然而,某无人零售企业首席执行官却在内部讲话里直言不讳:“别跟我提什么体验,我只关心‘人效比’,把人力成本降到零,我就赢了。"
为什么无人化一路狂奔?
说穿了,就是资本思维碾压了人本思维。
可别忘了,那些被科技“优化”掉的员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他们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需要这份工作的薪水来养家糊口。
可别忘了,科技本该是帮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而不是把人们踢出生产。
可别忘了,当无人化纵横各行各业,当大部分人被科技无人化优化掉,所有的无人化企业将真的空无一人。
那时,断绝生路的不仅仅是被科技无人化优化掉的人们,还有无人化背后的资本,最后是整个社会。
或许"那一天"离今天还有一段距离,但当你下一次扫码进店、刷脸乘车、点赞AI省时省力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如果有一天,科技无人化也把你给“优化”掉了,你该怎么办?
笔者告诉你怎么办——在家娱妻弄子,含饴弄孙。
但前提是,你必须是拥有科技无人化企业生产资料的一分子。
没错,那就是生产资料必须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公有制。
就是说,无人化企业背后站着的不是哪一个老板,而是全民或集体,才是我们时时刻刻追求科技进步的动机,才是国家发展科技的目的,才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向。
简而言之,科技是把双刃剑,握在私有制手上,等于自取灭亡,只有握在公有制手里,才会利国利民。
遗憾的是,现在的科技创新,正在剑走偏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