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革命常常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但是,也不总是这样,自上而下,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就是革命,最终也要通过对旧制度的改革、新制度的确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社会革命,就其内容来说,是指社会制度发生变更,是整个社会性质发生变更,而不仅仅是政权的转移。改朝换代不是革命的道理就在这里。
但是,就形式而言,既可能是激烈的充满暴力的革命过程,也可能是相对缓和的、并不运用暴力或者只是局部运用暴力的改革过程。
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在较低的层次上,展开斗争的形式一般是较为残酷和激烈的革命形式,这是由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现代化以来,人类的历史,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历史的变动,并不总是必须经历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暴力斗争,而是有可能以政治改革的形式最近历史变动。我国古代许多少数民族受中原文化影响而通过改革取得历史进步的例子是很多的。近代以来,俄国彼得大帝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更为人所共知。二战以后,北欧资本主义的改革,更是让人一新耳目。正因为有这样的可能,所以,每当形势严峻,颇有一触即发的危险的时候,国际社会总是发出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呼吁。这并不总是徒劳的。为什么?不过是因为历史确实有这种可能。国际争端是这样,国内变动也是这样。
我不想去鼓吹和平过渡一类的思想,也不希望人们把我歪曲成一个非暴力主义者,我只是指出历史在今天发生变动的形式的多种可能性,比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具有了更大的现实可能性。以两手准备应对多种可能,而且首先不能忘记坏的可能,这是革命者不能不作认真地严肃地考虑的。历史的动作必须符合历史的要求。提出这个问题,对于喜欢照搬教条的左倾朋友们不无意义。
尤其是,我们这里,不是想谈论一般的历史变动的规律,而是想探讨半社会主义条件下历史发展的规律。
半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是从半社会主义社会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稳定是相对的,变动是绝对的,是稳定和变动的相对统一。
没有稳定不行,没有稳定,怎么发展,怎么创造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前提是要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变动。变动的形式是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自下而上集中意见,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半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不改革是肯定不行的。大家说,不改革死路一条,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实话——合乎现状、合乎规律的实话。
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改革的内容是非常革命的。既要革掉封建主义的命,又要最后革掉资本主义的命,还要扶植新生的社会主义顺利成长,先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最后再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样的历史任务当然是非常革命的。从这一点说,不忘记继续革命,坚持继续革命,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有人鼓吹“告别革命”,有人把革命党和执政党对立起来,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和执政对应的只能是还没有执政,只能是当时的历史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力争夺取政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执政党,但是,这并不等于革命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也不等于共产党不再是革命党。本来就不存在革命党和执政党截然对立这一命题。只存在党的历史地位的转换这一事实。夺取政权是革命,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进行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也是革命,而且是难度更大、更深刻、更艰难的革命。这里不存在应该“告别革命”,革命正未有穷期,同志仍需努力,而且是分外努力。
但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这样的革命呢?既然是革命的历史任务,是不是就要采用激烈的甚至暴力的形式呢?是不是要像CR那样,采取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方式呢?实践已经给了否定的回答。
还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稳妥地完成历史交给的革命任务。
通过稳步的改革,使封建主义的成份逐步消失掉;通过稳步的改革,使资本主义的成份得到发展又得到管理;通过稳步的改革,使社会主义的成份越来越强大,逐步完全替代旧成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不流血的,但又是触及人们灵魂的;是非暴力的,但又是涉及根本利益、根本制度的。引导得好,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继续革命的最后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