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读《滹沱河畔》一书(李红梅、史宝强著,江苏人民出版社西元2024.4出版,主要讲述西元1948年4月至西元1949年3月,中共中央驻扎河北平山县滹沱河畔的西柏坡期间,团结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协商筹备新政协会议并成立新中国政权的过程),笔者特别注意到其中与雷洁琼有关的内容。
书中提到,西元1949年1月中旬,曾经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雷洁琼,与另外三人一起应邀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会见了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并引用雷洁琼的回忆文章介绍毛主席的谈话内容,以及雷洁琼的感想:“这一席长谈,从晚饭后直到深夜才结束,我们第一次听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教导,都非常兴奋,感到这是受到一次毕生难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书中注明,雷洁琼的这篇文章题为《一次难忘的幸福会见》,发表于西元1984年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纪念文选》。(参见“中国政协文史馆”公众号文章:从“五一口号”到协商建国 ‖ 雷洁琼:一次难忘的幸福会见)众所周知,西元1984年正是“非毛”风潮甚嚣尘上之时,这时雷洁琼在文章中表达对毛主席的怀念、尊崇,很是特别。
如果说西元1984距毛主席逝世还比较近,那么发表这篇文章十六年后,西元2000年6月,雷洁琼在接受学者马社香访谈时,仍然表示“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仍然感念“毛主席的话令在场每个人都受到很深刻的教育。我是学人类社会学的,更是深受教育,深受感动。几十年来我总忘不了毛主席那种洞察历史的思考”。(见马社香:《“公者千古,私者一时”——雷洁琼访谈录》,载《党的文献》西元2011年第3期)她这时的说法与十六年前那篇文章中的语句基本一致,可见对毛主席的怀念、尊崇是发自内心的。
雷洁琼对毛主席的怀念、尊崇表现,现在广为人们提及、称道的,是她在西元1994年5月瞻仰(雷洁琼自己的用词)韶山时的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雷洁琼的这个题词,据《“公者千古,私者一时”——雷洁琼访谈录》中提到,是雷洁琼等人参观“毛泽东遗物展”并且“停留的时间最长”,雷洁琼在“毛泽东生前那件补了百十次的睡衣”前“俯身看了又看”之后,“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下”的。访谈中雷洁琼就此说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毛主席的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明镜,国家幸甚!人民幸甚!”由此,一般认为“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是对毛泽东主席崇高精神品德的赞颂。这当然是对的,但似乎不够全面。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这话,出自清晚期学者型官员吴大澂的《峿台铭》。此铭文是吴大澂于清光绪十九年(西周共和纪元二七三三年)在湖南巡抚任上时撰写的,前六句是:“园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胜,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可以看出,吴大澂鄙弃有权有钱者独占园林美景的现象,欣喜山川胜状能为天下人共享,坚信后者才能长久存在。这表面上是在谈园林风景,其思想基础却显然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所以,“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可以看作实际上主要是针对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而言的。
笔者感到,雷洁琼参访韶山时借用“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作题词,虽然有赞颂毛主席的崇高精神品德之义,但深知这话由来的她,思想不会只停留在品德层面。西元2000年她在接受访谈时仍然说:“毛主席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太阳啊!”“毛主席总是在关键时候为我们国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带来了光明。”“几十年来我总忘不了毛主席那种洞察历史的思考。历史再次证明了,毛主席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放弃暂时抓长远的深刻思想和认识,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像太阳一样带来了光明,也做出了立国大计‘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榜样。建国以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毛主席许多事情想得都比我们长远。”(见马社香:《“公者千古,私者一时”——雷洁琼访谈录》)她所说毛主席“总是在关键时候为我们国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像太阳一样带来了光明,……建国以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许多事情想得都比我们长远”,指的显然是毛主席为新中国引领的社会主义方向、推动的社会主义实践,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正是在明清之交时期大规模中学西渐中,“天下为公”、“大同”、“等贵贱均贫富”等优秀思想传入西方,一些西方人受到启蒙而成为摆脱愚蛮的先进分子,逐步模仿发展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雷洁琼题词中的“公”,就是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毛主席“建国以来”所致力奋斗的就是这个“公”,他是真正的千古“公者”。
所以,笔者以为,雷洁琼的“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八字题词,超过了其他许多名人的留言乃至官方或学者的长篇大论,对毛主席的革命一生做出了最言简意赅、最深刻、最崇高的总结。可以说,虽然雷洁琼没有过“共产党员”的头衔,但她是毛泽东主席的真正同志。
另外,吴大澂在湖南祁阳发出“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感慨的那一年(光绪十九年,干支癸巳年,共和二七三三年,西元1893年),在离祁阳三百里开外的同省湘潭县韶山冲,一户毛姓农家诞生了一个婴儿,几十年后,他成为带领炎黄子孙建立新中国、走上“公天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最伟大“公者”,身后,他被一位优秀女性借用吴大澂的铭文赞颂为“公者千古”。这当然是历史的巧合,却是最美好、最耐人寻味的巧合。
(共和二八六六年,新中国七十七年,干支乙巳年,夏历九月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