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侯立虹:羡慕也是呼唤和期盼

作者:侯立虹  更新时间:2025-11-12 21:18:55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从一则帖子羡慕说起

  生活中有一种羡慕,很特殊,看似怀旧,其实是发自肺腑的呼唤和期盼,众多寻常而普遍的羡慕所画出的政治风景线,颇有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有个帖子说是那个时代实录,实际是特殊羡慕的真实写照:政府没有人站岗,银行不装防盗网;社会治安不混乱,身背钞票没人抢;公安没有协警员,街上没人耍流氓;法院判决不殉私,秉公断案照法章;开车上路没路霸,一路顺风好通畅;百姓看病几角钱,剩下多少政府扛;职工市民不愁住,国家免费分住房;孩子念书无忧虑,没钱也能上学堂;邻居之间有矛盾,干部调解互相让;出现坏人众来擒,牛鬼蛇神无处藏;五湖四海皆同志,互帮互学风格扬;县长下乡常劳动,书记田中帮农忙;一日三餐民同食,党的纪律不会忘;三两粮票两角钱,吃罢饭后就结账;医生看病守医德,坚守职责救死伤;教师不办补习班,呕心沥血把课上;城市乡下没人贩,孩子安全有保障;商品全国一个价,从来没人胡乱涨;产品质量胜欧美,严格把关重质量;官员个个都廉洁,没有一个是虎狼;社会没有黑势力,更没官员护奸商;升官全靠才与德,拍马溜须要下岗;过错面前不推诿,从来不找替罪羊;以身作则严律己,率先垂范做榜样;一心一意为百姓,同心同德兴华邦;美帝不敢来侵犯,有来犯者必埋葬;十年建造核潜艇,两弹一星飞天上;苏修重兵不敢动,美帝总统来拜访;百年耻辱皆洗尽,中华巍然立东方;感谢伟人毛主席,恩泽华夏似水长;这话你要不相信,回家问下爹和娘;他们若非反坏右,绝对不给你撒谎;身为华夏炎黄孙,人人沐浴红太阳;太阳就是毛泽东,光芒四射美名扬!

  这个帖子看似很普通,实际上回忆了那个伟大时代党和党的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不仅羡慕那个时代的党群关系的密切、干群关系的紧密,羡慕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真挚纯真的人际关系,也羡慕那个时代良好社会道德风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羡慕推广“枫桥经验”群治群防出现的好人扬眉吐气坏人寸步难行的社会治安境况,都像马天民执法为民、马锡武审判方式的司法公正公平;不仅羡慕那个时代看病上学住房不用发愁和人们免费分房上学和几毛钱看病的自豪,羡慕干部的廉洁、老师师德高尚和医生的救死扶伤,也羡慕那个时代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公道,羡慕国家民族独立自主的傲视群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气风发,羡慕“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超级大国不敢挑衅,更羡慕那个时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上面帖子谈的羡慕,表面看是经过对比勾起的美好回忆,所产生的种种羡慕,实际却隐含着对现实的呼唤和期盼。因为羡慕是一个时代人们心中爱慕渴望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道德、风气、治安和政治、社会生态的具体体现,还是人们信仰心理状态和对政策制度优势普遍心理活动的特殊描绘,可被有些人扣上倒退的帽子,所以激发本文开掘羡慕隐含的民意民声之深意。

  ——那时羡慕最宝贵的是,敬重英雄和模范先进,形成全社会学英雄做英雄的浓重氛围。那个红色年代,不仅崇拜敬重英雄模范人物,也爱屋及乌敬重他们的家属子女,所以人们羡慕备受关怀的英雄后代,也羡慕受到各种优待的烈军属。那个时代真可谓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各种工农业的大会战,有各种为完成任务指标的奋战活动,有各种粉碎封锁卡脖子为国争光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在此涌现出的各种先进人物都让人羡慕。那时的羡慕,其实就是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动力,就是自己也要投身其中的跃跃欲试和凝聚力量的备战。那时的整个社会充满朝气和活力,充满人心齐泰山移的热火朝天,所以那时的羡慕,也成为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延申。大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电影《英雄儿女》老革命与女儿团圆的情节,王芳养伤从祖国回到朝鲜见到了父亲王复标,在父亲引荐下与生身父亲王政委相认,于是有了王复标老人的“你有老工人爸爸,老革命爸爸”、王文清的“你可要像你哥哥那样,做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这句“你有老工人爸爸,老革命爸爸”,曾经惹得多少羡慕,引发多少工人阶级的自豪。如果现在有人再说“你有个老工人的爸爸”,还会自豪吗?还会让人羡慕吗?不让人歧视就谢天谢地了。相比之下,益发显得那时的羡慕难能可贵。

  ——那时羡慕最提气的是,树立青年人有理想有作为的标杆,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真的像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时带着鲜明时代痕迹的羡慕,就是青年人献身祖国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像邢燕子、侯隽、董加耕、金训华等,都是人们学习的楷模,至今仍然让人热血沸腾。而知识青年代表王银环就是很多青年的榜样和羡慕对象,那“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说不尽胜利的消息,农村是青年人广阔天地,千条路我不走选定山区”,传唱祖国大地,也真实反映了当时青年人牺牲优越环境条件,奔向一日千里祖国大建设的轰轰烈烈。关牧村演唱的著名歌曲《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群体的进取精神,其创作根基和资料却源自词作者在上海县杜行公社联星大队插队时期的经历,包含大治河开挖工程的劳动场景与人物原型。这首为青年突击队员写的热情活泼的歌,那个“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既反映了青年人对突击队的羡慕向往,也反映了青年人仰慕大公无私奋发进取的美好爱情观,激励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然而,有的人出于歧视工农、厌恶劳动尤其是否定前30年之目的,企图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大贡献,彻底颠覆人们当时对知识青年致力改变农村面貌的雄心壮志的羡慕,所以王伟光同志提出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看待知青艰苦奋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建设祖国、保卫边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知青历史,重新激起对知青建设新农村火热岁月的羡慕,对那个时代所有人民群众都有国家主人自豪的羡慕。有个帖子说“新中国前三十年也是没有保安的,政府机关的大门也是敞开着的,政府大院老百姓随便逛”,一句“政府大院老百姓随便逛”和后来大人物总结的“当官的看群众眼色”,极尽了社会乃至全世界的羡慕,这种被羡慕既是幸福也是人民地位高的写照。

  ——那时羡慕最经典的是,画出了一道政治风景线,让“这是很平常”的羡慕,成为那个时代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政治风景的生动诠释。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尾有这么一段话“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从朝鲜归来的人看到很多习以为常的事,都感觉那是一种幸福,是因为不知道旧社会的苦,就不知道新社会的甜,不经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不知道和平安逸是幸福,而新中国的和平幸福,正是人民战士浴血牺牲换来的,由于有了强大祖国的支撑,才有众多“很平常”的让人们羡慕的生活,所以魏巍老先生说“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而志愿军战士对“这是很平常的呀”的羡慕,与人们对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的崇敬和羡慕,以及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对那个时代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羡慕,构成了羡慕的最靓丽政治风景。而“这是很平常”的羡慕,则反映在各个方面。比如反映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领导不再是官老爷而是人民勤务员,群众不再是受当官的欺压管制的对象而是“领导一切”和管理国家和基层事务的主人、当官的怕群众诸方面,这些都被世界向往而羡慕;再比如那个时代的职工以厂为家,职工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决定企业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等,既让洋人不可思议而羡慕,也让遭受老板克扣拖欠工资的打工人羡慕;还比如那个时代实行一帮一一对红,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根本没有对技术藏着掖着,同志之间纯真的友谊任什么利益诱惑都离间不了,到处都洋溢着共产主义风尚,谁都能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温暖,都让经历了坑蒙拐骗的人们感到羡慕,让遭遇了碰瓷讹人的人们感到不可思议而羡慕。还比如人们羡慕那个时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全国一盘棋,没有地方保护和本位主义,“龙江”风格叫得很响,为了大局甘愿牺牲小团体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且鄙视自私自利和损公肥私的行为,对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和为社会治安的坏人更是一致反对和声讨,真的是坏人坏事有人管好人好事有人夸,根本不会有人替坏人坏事说话,与现在一些人专替坏人说话、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大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这诸多是非颠倒和替坏人说话,让很多人羡慕那个时代的道德风貌和坏人不敢乱说乱动的风气。有篇《只有毛主席思想,才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原创靳纵宇毛会长2025年11月9日北京),作者面对人们“现在每天大鱼大肉,却怎么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了,那种原汁原味的粮食,似乎是吃不到了”,也就羡慕以前吃窝窝头的香甜和有滋有味,回复:只有健康的思想,才能生产出真正健康的粮食!提出“如果想要彻底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重走毛主席思想的道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农村农业”。这种由羡慕引出的政治建议,可以说是羡慕美好回忆的升华。显然,羡慕就是一道道政治风景线,都带着深深的时代痕迹。

  ——那时羡慕最震撼的是,激发重温小平同志关于“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的经典论述。有人从对红旗渠那么大工程没有出现任何腐败的羡慕中,提出个别鱼出问题是鱼的问题,大批鱼出问题是水的问题。又从1000多名开国将帅没有一个腐败,提出毛主席创造性地推行“支部建在连上”、官兵一致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重塑军队价值观制度,促进这些制度革新与思想改造的深度融合,则是1060名开国将军关键所在。有个《两个对比》的帖子,针对制度举了两个发生在日本的两个例子,成为日本和全世界羡慕中国的经典,也成为今天人们的羡慕的良好回忆。一是日本媒体披露了毛主席时代和变修的苏联对比,揭示了世界羡慕新中国的缘由。日本《世界周报》1976年7月20日第1期“没有卖淫女没有失业者的中国”的文章(参考消息1976年7月31日转载),通过大学教授电子技术交流代表团访苏访华的真实见闻和亲身感受,把中国与苏联对比,羡慕中国的生活充满魅力,衣、食、住的费用格外便宜,不仅伙食既可口又便宜,房费也很低,衣料便宜,夜里根本没有卖淫的女人,也没有苏联达符拉迪沃斯托克那样死乞百赖地缠人的孩子和干黑市勾当的年轻人,尤其羡慕中国没有一个失业者“中国在二十多年里,增加了三亿多人口,现在超过八亿人口。 我完全赞赏八亿人口没有失业者,而且有饭吃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消费物价几十年几乎不上涨,还有国民对毛泽东的热爱更令人敬佩。“参观者亲身感觉到中国的确辽阔广大,人民幸福”,激发了日本和全世界人民的羡慕,而且这种羡慕后来随着大批工人下岗失业和物价不断上涨在中国悄悄升起,也就很发人深思。二是企业先进管理制度的巧合对比,中国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亦即“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技术攻关),很让日本企业羡慕,据说日本一直把鞍钢宪法当作宝贝,一直以运用鞍钢宪法为荣,及至后来我们引进了被当作“更先进的厂长负责制”,据钱学森回忆1982年我们去日本丰田公司参观学习,却发现他们的核心经验居然是中国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该公司的负责人还说“这是来自中国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学习运用以后,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日本好多成功的企业,其管理要略,都是学习了你们的鞍钢宪法”。我们创造的被日本人羡慕学习,我们反过来又去学习西方的所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种过分迷信洋人洋货洋玩意而迷失自己的羡慕位移,活脱脱上演了新的邯郸学步,也不能不让人深思。尤其是学习西方与西方接轨,冒出许多充满西方价值观和铜臭的制度,益发让人对昔日一些好制度的羡慕。现在看到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也就势必羡慕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包分配;现在很多没有门路的家长对孩子工作犯难,也就羡慕那个时候的工人能够接班、直系亲属能报销一半药费、口粮和工资比领导还高等体现工人优越的种种制度。现在看到坏人和坏人家属理直气壮欺负讹诈做好事的人,经常发生坏人和坏人家属状告好人的咄咄怪事,也就特别羡慕那个时候居委会大妈就能给待业青年安排工作,就能带领大伙抓坏人,就能让坏人威风扫地夹着尾巴做人的种种制度。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的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上面的帖子和文章,就淋漓尽致表达了小平同志话语的高瞻远瞩和英明,也深刻揭示了人们羡慕背后的政治,隐含的呼唤和期盼,有人试图阻止这些民意,别有用心讽刺挖苦,甚至不择手段限制封杀这些民心所向,颇有些掩耳盗铃味道,不明智,也是愚蠢的。

  概言之,羡慕绝非简单的心理活动,也绝非单纯的精神向往和物质追求,而是政治风向标,人们对昔日的羡慕,对羡慕的比较,也是特殊呼唤和期盼的民意,是信仰的隐形和委婉表达。“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上述羡慕所表达的民意,不是“疑是民间疾苦声”,而是真正的“民间疾苦声”。总书记2014年的5月9号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特别引用郑板桥这首诗,要求党的领导干部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领导干部,一定会倾听民声,从群众羡慕声中倾听民意,真正以人民为中心 真正书写“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新篇章。

  2025年11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