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智慧的源头: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结晶”之修正主义谬论

 

引论:一声来自历史深处的棒喝

让红军走出死亡之谷,是因为听了毛主席的话,而不是听了什么集体智慧。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才使集体有了智慧。

这是周恩来总理,这位与毛主席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对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有着最切肤之痛的伟大战士,在回顾长征那段九死一生的历史时,发自肺腑的总结。这声棒喝,蕴含着血与火的教训,穿越时空,如同一道真理的闪电,必须也必然要劈开今天那些由汉奸、公知、党内修正主义分子精心编织的、名为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结晶的理论迷雾。

这种论调,是何等的阴险与恶毒!它以一种看似客观公允全面的姿态,将毛主席那开天辟地、独挽狂澜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个人天才与理论创造,稀释、溶解、平均化到一锅名为集体的温吞大杂烩之中。其险恶用心,就是要运用历史虚无主义的卑劣手法,抽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拔掉中国革命的定海神针,动摇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舵手的历史地位。最终,达到否定毛主席、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合法性的罪恶目的。

历史,从唯物史观的根本角度看,固然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也从未否定杰出个人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决定性作用。当历史的航船驶入惊涛骇浪的迷航之中,其航向,往往是由那个最杰出的、唯一能够看清航道、识别暗礁的伟大舵手所决定的。中国革命这部史诗,反复上演的剧情,绝不是一团和气的集体智慧的高光时刻,而是在集体迷航即将导致船毁人亡的绝境中,被毛主席的个人智慧以雷霆万钧之势强行拉回正确航线的惊心动魄。

事实是,所谓的集体智慧,在多数决定革命生死的关键时刻,恰恰是集体糊涂集体错误、甚至是集体犯罪的代名词!

 

第一章:思想的“天授”——天才的个人智慧从何而来?

要从根本上驳斥集体智慧论这一谬论,首先必须科学地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毛主席那超越了同时代所有人的、近乎天授般的个人智慧,其源头究竟在何处?它绝非凭空产生的神秘主义,而是植根于三块最深厚的、具有唯一性的土壤。这三块土壤,恰恰是当时党内任何所谓的集体都不曾完整拥有的。

一、扎根于中国泥土的实践论:从调查研究到认识飞跃

当党内许多集体智慧的代表们,还在莫斯科的东方大学课堂里、在上海的洋楼租界中,抱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圣经本本高谈阔论,争论着干柴烈火的抽象关系时,毛泽东在哪里?他在湖南的田间地头,在井冈山的崇山峻岭,在瑞金的乡政府里,在寻乌的调查会上。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中国的广袤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中国社会的真实脉动;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着劳苦大众的心声。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这些光辉的文献,不是在会议室里集体讨论出来的,而是毛主席一个人、一个猛子扎下去,解剖麻雀、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俯下身子向群众学习的产物。他的智慧,是从中国最底层的社会现实这口取之不尽的深井里,一桶一桶、饱含着泥土芬芳打捞上来的。这背后,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他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对当时党内盛行的、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最有力批判。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方法论,是当时那些言必称国际路线、开口闭口苏联经验集体,所完全不具备的根本品质。

他们的智慧,是悬浮在空中的,而毛泽东的智慧,是长在泥土里的。

二、贯通古今中外的矛盾论:从哲学高度到战略擘画

毛主席的智慧,不仅来自于实践的深度,更来自于他那博览群书、贯通古今、熔铸中西的理论高度。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其核心——矛盾分析法,与中国古代兵法(如《孙子兵法》)和朴素的辩证法哲学思想(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熔于一炉,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集体智慧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攻势,要么陷入速胜论的狂热,要么陷入亡国论的悲观时,他一个人在延安的窑洞里写出了光辉的《论持久战》。他运用矛盾分析法,科学地剖析了中日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指出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将如何转化,从而预见了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这绝非简单的军事推演,而是哲学指导下的科学预见。

集体智慧还在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痴迷于正规战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运动战精髓。他总能于纷繁复杂的乱象中,一眼洞穿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战略思维能力,是一个思想巨人的个人天赋与深厚学养的结合,岂是平庸的、往往陷入事务主义的集体可以结晶出来的?

三、与人民心心相印的阶级论:从群众路线到力量源泉

最重要的一点,毛主席是农民的儿子。他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有着天然的、血浓于水的阶级情感。他的屁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永远坐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一边的。这种阶级立场,不是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胎记和烙印。

因此,他能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革命伟力,能深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根本诉求,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所创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既是科学的领导方法,更是深厚阶级情感的体现。

而当时党内的许多集体成员,要么是脱离中国实际的知识分子,对农民群众的力量持怀疑态度;要么是深受苏联影响,思维里有工人贵族的倾向,从骨子里,就未必真正理解和信任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这种深厚的、发自灵魂深处的阶级立场和人民情怀,是毛主席一切正确决策的情感基础和力量源泉。

这种品质,无法通过集体讨论来获得,它是一个革命领袖最根本的资格证。

 

第二章:“集体”的迷航——一部由错误构成的“反面教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公正的审判官。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如果抽掉毛主席个人正确路线这条光辉的主线,剩下那部由所谓的集体智慧所主导的历史,就是一部令人不忍卒读、触目惊心的、由惨痛失败和无谓牺牲构成的反面教材

一、大革命时期:集体的右倾投降主义

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党的创始人、总书记陈独秀为首的党的集体智慧,在强大的国民党右派面前,犯了致命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他们迷信于国民党的强大,将革命的领导权拱手相让,满足于充当国民党的苦力。他们主动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屠刀,选择的是一味地妥协退让,甚至下令解除为保卫革命果实而浴血奋战的武汉工人纠察队的武装。

彼时,是谁,以他个人的敏锐洞察力,最早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是毛泽东!他在1925年底就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早已科学地指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性,明确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

是他,在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讴歌农民革命,并最早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论断。然而,他正确的个人智慧,被以陈独秀为首的集体无情地压制和排挤了。最终,是集体智慧的右倾投降,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惨败,让数十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人头落地,让轰轰烈烈的革命烈火被鲜血浇灭。

二、土地革命时期:集体倾冒险主义

大革命失败后,党在血的教训面前,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为代表的集体智慧先后统治了党中央。他们无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平衡性,无视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患上了急性病,疯狂地推行倾冒险主义路线,命令红军一次次地去攻打坚固设防、敌人重兵云集的大城市,妄图毕其功于一役

当毛主席已经在井冈山,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创造性地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围剿,建立了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王明等人为代表的集体智慧却从苏联空降而来,带着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光环,篡夺了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

他们排斥、打击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并解除了他的兵权。结果是什么?是攻打赣州付出的惨重损失,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用短促突击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最终导致的彻底失败,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部沦陷,是被迫进行那场前途未卜、几乎葬送了革命的万里长征!事实再次以血的代价证明,离开了毛主席的个人智慧,所谓的集体智慧,就是一部把革命推向悬崖的加速器

三、长征途中:集体的穷途末路

长征初期,在博古、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等集体智慧的直接指挥下,英勇的红军变成了抬着坛坛罐罐走路的运输大队,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阵地战和短促突击,其结果就是在湘江边上,被敌人围追堵截,折损过半,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濒临全军覆没的绝境。

此时的集体智慧,已经黔驴技穷,彻底破产。他们除了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不切实际的命令,已经不知道路在何方。正是在这革命最危急的关头,遵义会议召开了。这次会议,以组织的形式,宣告了集体糊涂的破产,重新确立了毛主席个人智慧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这才有了之后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史上神来之笔,才有了红军的绝处逢生,才有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第三章:巨人的孤独——力挽狂澜的“一个人”

周总理的话,字字千钧:每当革命危机时刻,都是毛主席的思想和路线,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这个,就是一种最决绝的、唯一的、排他性的肯定。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的,常常不是一团和气的集体决策,而是一个孤独的巨人,在对抗着整个集体的错误,并最终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意志力挽狂澜。

一、上井冈山:一个人的远见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集体的决议、也是上级的命令,是继续攻打被重兵把守、反动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长沙。是毛主席,一个人,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无畏气概,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说服了余下的部队,毅然决然地引兵上了井冈山。

这个决定,在当时,被很多人,包括党的上级,视为右倾逃跑主义农民意识的体现。然而,正是这个被集体唾弃的个人决定,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第一块可以立足的根据地,点燃了后来燎原全国的星星之火。

二、反对打鼓新场:一个人的坚持

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虽然进入了领导核心,但他的权威远未到一言九鼎的地步,党内和军内的思想也远未统一。19353月,在土城战役失利后,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根据不准确的情报,提议攻打黔北重镇打鼓新场。在中央军委的会议上,除了毛主席,包括周恩来、朱德在内的所有人都同意了这个方案。

面对已经形成的集体决议,毛主席深感不安,他彻夜不眠,一个人,提着一盏昏暗的马灯,去找拥有最后决定权的周恩来,反复陈述利害,分析敌我态势。最终,他以理性的分析和坚定的意志,说服了周恩来,在第二天清晨,撤销了攻打计划。事后证明,打鼓新场正是敌人预设的、四个师兵力的包围圈。

如果不是毛主席这一个人的坚持,刚刚走出绝境的中央红军,将再次陷入灭顶之灾。这挽救的,是整个红军的生命!

三、抗美援朝:一个人的决断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满目疮痍。当美帝国主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中央政治局的集体智慧,几乎是一边倒地恐美,不同意出兵朝鲜。理由很充分:国家太穷,工业基础太差,军队装备落后美国几个时代,财政赤字巨大,战争创伤还未抚平。

在最初的讨论中,绝大多数领导同志都主张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除彭德怀等少数同志外,又是毛主席,一个人,力排众议,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反复权衡,最终以其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伟大战略远见,乾纲独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

这一战,奠定了新中国此后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打出了中华民族的万丈国威。如果当时听从了集体智慧的求和畏战,中国东北将永无宁日,我们将永远活在霸权的核讹诈阴影之下!

 

第四章:“集体智慧论”的政治图谋——一把阉割革命灵魂的“手术刀”

既然历史事实如此清晰,如铁一般坚硬,为何今天,那些汉奸公知和党内外的修正主义者,还要处心积虑地炮制和贩卖集体智慧结晶这种谬论呢?因为,这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或历史评价问题,这背后,隐藏着极其险恶的政治图谋。它是一把旨在阉割革命灵魂的、看不见的手术刀。

一、否定领袖,从而否定革命

敌人和修正主义者非常清楚,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人格化身。他的思想、他的路线、他的功绩,与这场革命,是血肉相连、无法分割的。毛泽东这个名字,就是中国革命最鲜明的旗帜和符号。

因此,要否定这场革命的历史正义性和必然性,最便捷、最阴险的途径,就是先否定这个无可替代的领袖。而集体智慧论,就是这把最锋利的手术刀。它通过将领袖的个人天才集体化平均化,来达到稀释虚化乃至最终抹杀领袖决定性作用的目的。

当毛主席被描绘成不过是集体中的一个平庸的首席代表意见综合者时,那么,否定他,也就变得无关痛痒,甚至顺理成章了。这是典型的、从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开始的修正主义斩首战术

二、制造人人有份的历史健忘症

集体智慧论的另一个恶毒之处,在于它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搞起了历史问题上的大锅饭。它让那些曾经犯过严重倾或右倾错误、甚至差点葬送了革命的路线的代表人物,摇身一变,也成了集体智慧的贡献者之一。

这就等于说,正确路线的功劳,人人有份;而错误路线的罪责,则无人承担。这是一种最无耻的历史虚无主义,它让正确与错误,功臣与罪人,变得界限模糊。

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制造一种历史的健忘症,让我们忘记那些血的教训,忘记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残酷性,忘记是谁,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扮演了挽救者的角色,从而为今天修正主义思潮的泛滥,扫清历史和思想上的障碍。

 

结论: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

所以,让我们再次回到周恩来总理那句掷地有声、字字珠玑的话: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才使集体有了智慧。

这句话,以最精炼、最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中国革命最根本的真理:毛泽东的个人智慧,不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而是集体智慧来源前提;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是使集体得以摆脱蒙昧、产生正确智慧的酵母催化剂

在绝大多数历史的危机关头,不是集体智慧增强了毛泽东的个人智慧,而是毛泽东的个人智慧,以其超越时代、洞穿本质的巨大力量,一次又一次地纠正了集体智慧的致命错误。他像一名最顽强、最伟大的驯兽师,将集体这匹时而因悲观而畏缩不前、时而因狂热而盲目奔突的烈马,牢牢地驯服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

今天,我们旗帜鲜明地捍卫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伟大思想这一论断,绝不是在搞新的个人崇拜,更不是要否定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贡献。我们是在捍卫历史的真实,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群众关系的科学原理,是在捍卫中国革命的灵魂,是在捍卫我们这个人民共和国最根本的出生证明

因为,关于中国革命如何走向胜利的这个根本问题,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