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阶级斗争的旗帜不能丢,人民革命的精神不能忘

  在中国革命的百年历程中,“阶级斗争”与“人民革命”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两面旗帜。正是依靠鲜明的阶级立场和顽强的革命精神,中国人民才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中站起来,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今天,当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更应警醒:阶级斗争的旗帜不能丢,人民革命的精神不能忘。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命题之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土地改革到公私合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社会问题。正是这种立场,使党能够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边,敢于同一切压迫、剥削、特权现象作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但阶级斗争的思想并没有过时。社会中仍可能出现新的不平等与利益分化,资本逐利的本性也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抬头。我们如果放松警惕,就会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权力腐败侵蚀。因此,坚持阶级斗争的旗帜,不是要重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而是要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防止两极分化,防止资本异化,防止人民利益受损。

  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无数普通人民的觉醒与牺牲。从井冈山到延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革命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那种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一些人开始淡忘革命的艰辛,崇尚奢华,追逐私利,甚至对革命历史冷嘲热讽。这种精神的蜕化,实质上是革命精神的遗忘。我们必须重新唤醒人民革命的记忆,让全社会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只有继承他们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继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继续开创属于人民的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阶级斗争与革命精神并非陈旧的口号,而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面对新的社会矛盾和国际竞争,我们需要以革命的精神推进自我革命,以阶级的立场审视社会问题。要警惕资本垄断与贫富分化的加剧,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同时,还要在文化和教育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年一代理解何为“为人民而战”的真正含义。无论是科技创新、社会治理还是生态建设,都离不开革命精神的指引。只有保持这种精神上的清醒与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阶级斗争的旗帜不能丢,因为那是我们辨明敌我、守住初心的方向盘;人民革命的精神不能忘,因为那是我们战胜困难、走向未来的动力源。忘记斗争,就会被现实吞噬;丢掉精神,就会迷失方向。唯有坚守这两面旗帜,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行稳致远,继续书写属于人民的壮丽史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