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明:“今年麦播整整推迟了一个多月……”
今年连绵秋雨,自然灾害,再次把农业打回了原型——靠天吃饭,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尽管我国的农业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市场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甚至智能化),但依然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一方面是粮食损失严重,一方面高度的机械化并没有把耽误的农时抢回来,把粮食的损失夺回来。
-----题记
“往年10月4号就开始播种,今年到现在小麦还没有播。”11月1日,河南温县陈辛庄的一个正在整理播种农机的农民告诉我,“今年麦播整整推迟了一个多月,有的拖的时间会更长。”
01.
10月31日,我在温县黄河滩区转了一天,一望无际的广阔的滩区,只遇到了一家播种小麦的。
11月3日我从温县回焦作,沿途经过博爱县、武陟县、示范区等县区,田里还有许多枯萎的玉米、叶子变黑的花生还没有收获,更多的地块已经犁过,或者正在犁、正在耙,一些耕耘过的土地播种机正在播种。
11月3日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播种西北基本结束,黄淮海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分省看,河北基本结束,陕西过五成,山西过四成,安徽三成半,山东过三成,河南过两成,江苏一成半。冬油菜播种过八成,西北已结束,长江中下游过九成,西南近七成。
应该说,我的观察和农村农业部发布的农情调度基本是一致的,但从我的观察看,一些县市、乡村冬小麦的播种只是才开始,多的就一成,顶多是两成。
02.
“播种期延后这么长,对今年的小麦生长有没有影响?”温县辛堂村、陈新庄村的农民告诉我:咋不受影响。
“老农民的口头禅是‘不误农时’,到啥时候种啥庄稼,收啥庄稼,那是死的,错过了,都受影响,有的错过了播种季节,就种不上了。”
“种晚了,下的种子必须多,今年这情况,比往年要增加一倍的播种量,往年一亩地播二十斤种子,今年就得播四十斤,有的甚至需要用更多的种子。越晚越多。“
”为啥?“”不为啥,保证出苗率。没有一定的出苗率,来年是没有好收成的。“
”小麦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越晚,天气越冷,温度越低,发芽率就低。“
”现在马上就到冬天了,城市都快供暖气了,这几十亩小麦种不下,心里急呀。“”而且种子播多了,种地的成本也增加了,几头挤,种地不容易呀!“
中央气象台11月5日发布消息,目前,新一股较强冷空气正在影响我国。今天,新疆北部的雨雪将进入最强时段,部分地方将现大到暴雪甚至大暴雪,雨雪相态复杂。明后天,雨雪天气将继续向中东部铺展,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黄淮等地都会有降水出现,普遍以小雨雪天气为主。与此同时,冷空气将给北方地区带来明显降温,局地降幅超10℃。这股冷空气将使得北方大部地区气温由近期的较常年同期偏高转为正常或偏低水平,一些地方气温可能会创立秋后的新低。
”今年的这种状况,对明年的小麦收成有影响没有?“我请教温县的多位农民,当地的农民告诉我:那咋没有影响,光生长期就缩短了整整一个多月。明年的小麦产量不容乐观啊。
03.
今年河南冬小麦播种期滞后一个多月,主要原因是前期收获季节遭遇了几十不遇的连阴雨,今年九、十两个月,我国北方地区阴雨连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雨量之大,极其罕见,致使该收的收不了,该腾的地腾不出来,该种的时候种不了。
从9月底到11月初,我多次到农村,根据我的观察,尽管今年的秋收季节阴雨连绵,但并不是每天都下雨,十一黄金周,秋收的高峰季节,焦作地区就出现过几天好天气,有的地块能收能耕,但与各地政府力推文旅消费、节日经济,各地景区旅游频频火爆景象截然不同的是,农村并没有出现”三秋”繁忙的景象、“抢收、抢耕、抢种”的热潮。
“不是不重视秋收。”基层农村干部也有难言之隐——现在地都分了、包了,种粮户、包地户不急,政府急有啥用,再说你组织社会力量帮谁,地都是私人的,各家的,帮哪家?而且也没有人,学生不放假,工厂不停工,农村的劳动力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在本地的企业里打工,机关干部就那么几个人,去哪儿找人?找人的钱咋出?
“天天下雨,我都愁死了,睡不着觉。”10月16日,温县朱家庄的一个包了地,种了30多亩花生的农民诉苦说。但“没办法”,“等呗。”“等天气好、等机器。”就是不等人,等不来人,也没有人,也用不起人。
等的另一层次含义就是,即使天气好,能收获,由于没有收割机,也只能等农机,等农机户的机器过来,才能收玉米、收花生。
在农村,农民多次回答我的提问:“现在谁还种地哩,都包出去了,包给别人种了。”农民多次向我介绍:“现在种地都机械化了,种地都是用机器,犁、耙、种、收全部是机器干的,浇地是滴灌、喷灌,施肥、喷药是无人机,人都不干活。”
“用机器收可快呢,几十亩玉米一晌不到就收完了。”但不幸地是,尽管高度机械化、尽管天气好了,适宜收获的时候,却收获不了,许多玉米、花生还长在里,包地的农民还在等,等机器来。
04.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河南是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十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以上的小麦,素有“中原粮仓”之称。
但今年连绵秋雨,自然灾害,再次把农业打回了原型——靠天吃饭,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尽管我国的农业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市场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甚至智能化),但依然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一方面是粮食损失严重,一方面高度的机械化并没有把耽误的农时抢回来,把粮食的损失夺回来。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现今的农业生产体系是最优的吗?我国粮食核心区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出现今年严重的局面,给我国的粮食安全敲了一个警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