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和“后果自负”一起出现,真不尴尬吗?
起初,是有网友发帖曝光,“湖北一地每户收50元社会治安险”。然后是媒体采访了当地政府部门,对方工作人员表示:自愿原则,后续将向村民做好解释。
我就很纳闷,自愿的东西,当地网民为什么要在网上曝光呢?显然他们不会吃饱了饭没事干,这个所谓的“自愿”里面有多少水分,只有某些人自己心里清楚。
否则的话,这事情的逻辑就说不过去。
你一个金融项目,新的险种,很明显必须要有有资质的保险公司依法经营,并经过银保监会批准。怎么就莫名其妙的跟地方的官方部门弄到一起去了,或者说,这双方为什么要搞到一起去?后者能给前者提供什么“好处”?
而且你再看他们自己前后说的话,满满的全是矛盾。
先是“已经持续好几年了,是当地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惠民项目,具体由综治中心负责。”
被记者质问后又说,“一直都是自愿原则,后续将向村民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你这个社会治安险都已经“自愿、并持续好几年”了,那敢情没问题呀,后续又解释个什么东西?这意思是不是说,之前没解释清楚“自愿”的情况。
最重要的一点,明明说“自愿”,可通报里出现的内容,那满满的威胁和警告的味道,我不相信谁会感受不出来:“请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各项保险,逾期未缴费者,后果自己承担。”
我都好奇,“自愿”和“后果自负”一起出现,某些人自己不觉得尴尬吗?
就好像医生一边笑着说“随你愿不愿意打针”,然后你低头看看,针头都插一半进去了。反正这句话我读完,就有种这钱谁不交,谁家就会火灾或者被盗窃的感觉……
是不是真的自愿?这便是此事能上热搜,受到无数网友热切议论的关键。而这样的事情,在现实里,实际上非常之多。
我们面临着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事实并非他们回应的那般,完全遵守自愿原则,工作人员、村委会的干部们,并不会受到处罚。大家应该有经验了吧,那种情况下的解释是,“工作人员和村民沟通失误,意思没有传达到位。”
然后就完事儿了,失误嘛,还能怎样,再多就是上纲上线,不体谅基层员工了。
就像学校里面出问题,动不动就是班主任在传达领导的意思时,用错了词。轻则已经道歉,重则已经批评。
说白了,他们这就是站在“不败之地”上,这个类似于“没有沟通到位”的解释,就永远是免死金牌、万能盾牌,挡媒体、挡问责、挡舆论,还能挡住一切尴尬。所以这种荒唐的自愿,经常不断的出现。
反正这么搞又不会出现任何损失:没被曝光就变相胁迫,曝光了就是“自愿”,只不过没沟通到位,接下来会好好沟通。
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等的两方,几乎没有“自愿”可言。否则的话,保险公司好好的为什么要跟官方部门合作,它为什么不自己去跟村民搞“自愿”那一套。
你这不搞笑么,保险公司自己找个推销员去村民家里搞这一套,整个村都不知道能不能签下3份协议。
可一旦“村委通知”一贴呢?
所以,要怎么才能减少这类带有胁迫含义的自愿事件?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源头搞,类似于“没沟通清楚”、“后续将向村民解释清楚”的借口就不能算作理由,而是直接追责,比如滥用职权、违规收费、侵犯他人财产,最好再加上寻衅滋事,一个也别放过。
舍不得?舍不得,那下一个自愿就在加速赶来的路上,报道了也没太大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