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这样的“翻车”会更多,因为说屁话没用
俞敏洪在南极畅玩,突然兴致大发,给新东方全体员工发了一封“祝贺信”,给人干破防了。
鸡汤熬得极鲜,结果未曾想,得到的不是赞美连连,反而尽是讥讽揶揄。
这不就是马克吐温那句话,人们并非反对富人,只是厌倦了假装英雄的富人。
我觉得这是近几年一种很明显的变化,牛马可能碍于无力挣脱缰绳,但却也没那么好哄骗了。
俞敏洪在邮件里写:“亲爱的各位新东方人,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
“我在明媚的阳光下,向每一位参与过或者正在参与新东方事业的人,表达深深的感谢……”
“这一切,离不开每一位曾经在新东方,或者今天还在新东方的教职员工的付出与奉献……”
你可以看到俞敏洪很细节,他的每一句“感谢”,都不会忘记提一下“已经离开新东方老员工”。这搁在以前,多半能让一些人感动的热泪盈眶。他还很“励志”,一会儿对“坚守”、“时间的力量”有新的感悟,一会儿把企鹅比喻成团队成员“相互扶持”、“在严酷环境中生存”……然并卵,员工们擦擦看东西已经模糊的双眼:我在十点的深夜加班,好让你能去南极旅游享受,你还非要在这里扯犊子吧唧嘴,是人吗?
比如这篇,绝对碾压俞敏洪。
“亲爱的老板,此刻,我现在正在晚八点半下课的地铁上。十个小时的课程是折磨的、享受周末快乐时光是与我无关的。企业邮箱里你虚无又狡黠的红字,仿佛在不经意间炫耀着你那被员工血汗浸透的成功。”
南极的风再清澈,也吹不到加班楼里的灯;领导们再深情的感谢,也覆盖不了钱包里的回声。
发现没,谈情怀那一套,其实已经不太好使了。尤其是一个资本家,坐在南极的游轮上,举着普通人永远喝不起的红酒杯,然后给牛马纯讲情感,要把对方感化的那种。
他们在酒杯里谈理想,而我们在账单里找生活。别说你是俞敏洪,你就是唐僧也做不到啊!
在生活、经济的双重压力之下,哪怕再愚钝的人也意识到了,这些统称为屁话。讲再多,不如多谈一谈加班、福利、工资、社保。
往人们身上拼命打鸡血,他们开始挣扎了!
为什么人们之间的这种意识转变会越来越明显?我认为主要在于社会分层越来越清晰,也可以理解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让人们看得更加清楚:自己想靠着兢兢业业的帮他们干活而飞黄腾达,几乎就是痴人说梦。一直干下去的结果,大概率都是俞敏洪们越来越富,双方之间的差距从鸿沟变成天堑,甚至变成海底深渊。
如此一来,再鲜美的鸡汤也无用。因为人们的视线已经越过表面的虚假,看清楚了碗里,碗后面,一碗接一碗的清汤寡水,难以找到半点值得期待的未来。
当然,可能还一些别的“失望”。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人们通过查询发现,很多大佬的背后,其实都有更牛逼的亲人。可能说起来是白手起家,可一查,亲爹不是当领导的,岳父就是干部。于是有些人就产生了这种失望的感受:自己没什么机会。梦想?谁都有梦想,可别人比自己多了权力的支撑、多了巨额的财富,凭什么自己的梦想,能胜过对方的。
总而言之,俞敏洪的这碗鸡汤没人愿意喝,是个非常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代表着人们因为贫富之间一眼见不到底的差距而失掉信心。连信心都没有的话,熬出再鲜美的鸡汤、打再多的鸡血,又有什么用呢。
形象一点就是,搁以前,我只有几千块钱,可老板去掉负债也只有几十万,几百万,这差距虽大却能看得见。可现在,我上网查了一下,俞敏洪在南极坐的那条游轮,一个月都要一两百万。
社会一旦让多数人意识到,他们永远上不了那艘船,甚至连登船口的影子都看不见——那么,故事讲得再动听,也不过是一场对着深海讲的独白。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