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序言》解说
《序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恩格斯在这里说明了写作这本书的远因和近因,指出了写作这本书的根本动机是在于说明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即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
这个《序言》一共由五段组成。在第一段中,恩格斯指出,说明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他很早以前就有的愿望。在第二段中,恩格斯指出,他们这个共同的愿望,四十多年以来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得到实现。在第三段中,恩格斯指出,为什么今天他要来完成这个过去一直没有很好完成的任务。在第四段中,恩格斯说明了他是借着什么样的机会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在第五段中,恩格斯说明了这本书付印前的情况,指出了他把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一个附录加以发表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按照原文的段落顺序,把各段的内容分别加以说明。
第一段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说明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5年马克思主义刚刚产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的愿望。早在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的京城——布鲁塞尔会面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这个共同的愿望,以后他们又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的工作。
我们知道,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中,都起过不小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天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期的时候,还是接近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者,以后他们又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强烈影响,才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所以恩格斯才说,我们乃是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走出来的。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停留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水平上,他们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很快就由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了。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了。这一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中,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例如,恩格斯在1841—1842年所写的《谢林论黑格尔》中,马克思在1843—1844年所写的《论犹太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著的《神圣的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也对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进行了清算。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的家族》这部著作中就批判了那些追随在黑格尔后面的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们。马克思和恩格斯给自己这本书提出来的任务是:“清算企图脱离政治而空谈哲理的那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他们象布鲁诺·鲍威尔一样,把自己装成莫测高深的‘哲学领袖’,蔑视‘没有教养的’、‘眼光短浅的’群众,即‘乌合之众’。”[ 斯捷番娃:《恩格斯传》,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9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对这种追随在黑格尔之后的资产阶级哲学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们指出:德国这些资产阶级的哲学“仅仅是‘用现存事物的范畴制定公式’,也就是用现存的黑格尔哲学与现存的社会意向来制定公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2页。]。至于黑格尔的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形容道:“它是一个老太婆,而且将来仍然是一个老太婆;它是年老色衰、孀居无靠的黑格尔哲学。这个哲学搽胭抹粉,把她那干瘪得令人厌恶的抽象的身体打扮起来,在德国的各个角落如饥似渴地物色求婚者。”[ 同上。]
但是,在《神圣的家族》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着重地批判了黑格尔派的哲学,至于费尔巴哈的哲学则几乎没有怎么谈到。以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而且还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缺点;不仅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观点,而且还批判了“真正社会主义”的反动谬论;不仅叙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还提出了他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的新世界观。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理论来源之间关系的这个愿望,而且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第二段
在这一段中恩格斯指出: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这虽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老早就有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却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
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愿望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呢?
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但是这本书中关于费尔巴哈的一章还没有写完,同时这本著作在当时由于受到了种种的阻难,一直没有能够出版。为什么这本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在当时不能出版呢?马克思在1846年12月28日给安年科夫的信中讲得很清楚。他说:“您很难以想象,出版这种书在德国是要遇到怎样的阻难:第一,是来自警察方面的阻难;第二,是来自那些作为一切受我所抨击的流派的有关代表者的出版人方面的阻难。至于我们自己的党,那末它不仅很贫困,并且除此而外,德国共产党内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由于我反对了他们的空想和浮夸,而生我的气……”[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2卷,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年中文版,第45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部著作,不仅在当时一直没有能够出版,而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的一个很长时期中,也没有出版。原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这本书的原稿是保存在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手里的,而伯恩斯坦又借口这部著作没有写完和不容易理解,就把它打入了冷宫。这部著作,直到1932年的时候,才第一次在苏联出版,与读者会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虽然较为全面地涉及到了黑格尔的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但正由于这部著作当时一直没有能够出版,而从那个时候起,直到恩格斯执笔写《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以前为止,在这四十年中,不论马克思、恩格斯又都再没有过机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全面地、完整地阐明一下,因此,我们才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宿愿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第三段
在前面两段中,恩格斯说明了这本书写作的远因,在这一段中,他又进一步指出了这本书写作的近因。恩格斯在这里说明了他为什么要在今天来执笔写《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以实现他和马克思的宿愿。
既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很早以前,就在自己的著作中批判过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那末,为什么恩格斯现在又来重新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们之间的界限呢?这是被恩格斯写《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那末,当时的社会条件是怎样的呢?
第一,马克思主义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恩格斯写这部著作的时期为止,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反对普鲁东和巴枯宁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且在世界工人运动中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在德国、欧洲以及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因此,就有必要向无产阶级交代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向他们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是以前哲学发展的继续,但它与以前的一切哲学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第二,德国古典哲学在各地得到复活,折衷主义在德国普遍流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已经衰亡着的德国古典哲学又在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国家中得到了复活。在德国也是这样,德国的新康德主义者如珂亨(1842—1918)、格林(1814—1879)、朗格(1828—1875)等人,他们提出了“回到康德去”的口号,力图复活康德的哲学。不仅如此,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德国的学者杜林(1833—1921)又用一种资产阶级折衷主义的理论来与马克思主义相对抗。杜林这种折衷主义的理论,在当时曾经得到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某些领导人的支持,不少人曾经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是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结合,从而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哲学的本质区别,并把它们混为一谈了。因此,为了批判当时在德国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新康德主义,为了澄清一下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思想中的错误认识,也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说明一下。
总之,当时的历史条件,给恩格斯(马克思在1883年已经逝世了)提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即系统地说明一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地论述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
所以恩格斯在下面一段的一开始就指出:“因此,我越来越觉得用简要而有系统的形式来阐明一下我们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说明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是很及时的了。同样,我认为我们负着一项荣誉攸关的债务,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要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得多。”
第四段
在这一段中恩格斯说明了他是借着什么样的机会来完成摆在他面前的这项任务的。
我们知道,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一直是占着绝对统治地位的。但是在1839年以后,费尔巴哈却发表了一系列反对唯心主义、反对神学的唯物主义和无神主义的著作,如《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宗教的本质》等。在费尔巴哈发表了这一系列唯物主义和无神主义的著作之后,德国就有许多名噪一时的大学讲师们如黎尔、文得尔班、朗格等都纷纷起来反对他和攻击他。例如,朗格就直接反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说成是实证主义。文得尔班虽然承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是他在攻击费尔巴哈时却说什么,费尔巴哈原来是黑格尔主义的非正式的后裔,他不过是一个德国唯心主义的迷路的儿子,他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这是一种悲剧。此时,有一位丹麦的哲学家、折衷主义者施达克博士,他却不同意德国这些大学讲师们对费尔巴哈的攻击,于是就在1885年写了一本《费尔巴哈》的小册子来驳斥那些攻击费尔巴哈的无名小卒来维护费尔巴哈。但是这位丹麦的哲学博士对于费尔巴哈的认识却是不正确的,因此在施达克这本小册子出版之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新时代》的编者就请恩格斯针对这本小册子写一个评论。恩格斯答应了《新时代》编者的请求,于是就动笔写了《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
不过,评论施达克所写的《费尔巴哈》这本小册子,决不是恩格斯写这部著作的真正原因。恩格斯写这部著作的动机,决不是因为对施达克这个人非常感兴趣或对他所写的这本小册子特别感兴趣,而是为了借此机会去完成一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即上面指出的:说明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
所以恩格斯在这里才指出:“当《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文章来评述施达克所著的论费尔巴哈一书时,我就欣然同意了。”
第五段
在这一段中恩格斯说明了这部著作付印之前的情况。
恩格斯指出在这部著作付印之前,他又把《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的旧稿拿出来重新翻了一下,感到这本书还有一些缺点,因此不能把它原封不动地拿出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
此外,恩格斯还指出,马克思在1845年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提纲虽然是匆匆写成的笔记,但是这里面却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所以恩格斯就把它作为本书的一个附录也加以发表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