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论计划经济(四)——交易(买卖)无必要篇(三)

  在当今信息社会以及未来的智能社会中,什么样的经济是符合人类发展的?笔者从人民大众的视角出发,跳出知识精英的条条框框,对计划经济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索与研究,如有不到之处希望各位同志能够批评指正。(本文约3万字,陆续发表)

  有人说,只要加强市场监管,比如官僚监督、资本监督和大众监督,虚拟经济的市场交易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市场的交易对经济发展来讲,本质上是被动的,为什么要交易?还不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及精神资源不能充分流通嘛!流通不仅有被动的流通(市场的交易),还有主动的流通(计划的调配)。

  目前经济的流通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交易由原来的被动,逐渐走向主动(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即非正常的)。被动的流通是有助于一定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而被动的流通变为主动的流通,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即过度地提倡或迷信市场的交易。主观唯心地将被动的流通(市场的交易),强行变为主动的流通(仍然顽固地坚持市场的交易而非计划的调配)。被动的经济流通只能是市场的交易,主动的经济流通只能是计划的调配,这才是科学的经济流通!

  经济的被动流通,说明物质及精神资源还不够丰富,交换的成本较高,还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欲望高且不可控。经济的主动流通,说明物质及精神资源已经足够丰富,交换的成本较低,能够基本满足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但距离理想需求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欲望低且可控。

  市场的交易绝不能是经济的主动流通,市场经济中,如果市场的交易出现在经济的主动流通中,那么不论你怎么自由竞争,怎么依法合规,都会通货膨胀,都会劣币逐良,都会无中生有,最后不可避免地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

  计划的调配绝不能是经济的被动流通!计划经济中,如果计划的调配出现在经济的被动流通中(例如WG前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以及后来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管理层收购等等),那么不论你怎么计划,怎么调配,都会滞后,都会僵化,都会异化,都会颠倒,最后不可避免地爆发经济的私有化运动。

  我们只要重点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流通问题,即正确、合理地选择经济的流通方式,包括经济的被动流通(市场的交易)以及经济的主动流通(计划的调配)。

  例如,在我国主粮的流通不需要以被动流通的方式进行,不需要进行市场的交易(目前主粮的市场价极低),在当今的社会分工及科技的条件下,主粮完全可以以低成本来实现人们高标准的饮食健康及营养需求。价格越低,越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高标准的生态种植。这是不符合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的。相反,私人企业或国有企业(非人民的)的集体组织凭借规模效应一方面大规模生产低层次的主粮,进一步压低多数主粮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依靠庞大的财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生产高层次的主粮,进一步提高少数主粮的价格。而这种价格昂贵的少数主粮人民大众又消费不起。

  主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生物战争的危机不断加剧。转基因主粮是否以低价格冲击着我们原本健康的主粮市场。现在看来,这种主粮的市场交易难到真的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答案显而易见!因此,在我国主粮的流通需要以主动流通的方式进行,需要进行计划的调配,这样主粮虽然没有进行市场的交易,但是其价值并没有被过分低估,相反更好地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人民大众几乎都可以免费吃到生态、健康、营养的主粮了。这难道不是经济发展原本就应该的样子吗?这难道不是其经济先进性的体现吗?

  对科学技术不成熟的、地区风俗习惯差异大的,或需要观察总结、创新创造的特殊领域,经济的流通可以以被动流通的方式为主。只对于不能真正在人民大众中普及的物质及精神资源,我们就要发挥经济的被动流通作用。实际上,经济的流通既可以以被动流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主动流通的方式进行。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打开经济流通的正确方式。所以说,即使以被动流通为主,也要进行必要的主动流通。被动流通只是一种前沿的调整,主动流通才是最终的目的!一前一后,前后相随。因为被动了,所以才要主动!对已经确定的物质及精神资源(能够普及的),我们应该大胆进行经济的主动流通(计划的调配),如果不这样做,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就是在阻止人类的进步,就是在阻碍经济的发展!

  对暂时还不确定的物质及精神资源(不能够普及的),我们应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保守且革新地进行经济的有机流通,即被动流通与主动流通的有机结合,被动流通为主,主动流通为次,被动流通在前,主动流通在后,两者交替进行,并以此循环往复。即规律、感性、顺势地进行被动流通,联系、运动、全面地进行主动流通。

  例如,毛主席时代的新中国,对内实行经济的主动流通(计划的调配),对外实行经济的被动流通(市场的交易)。为什么对外只能进行经济的被动流通?因为全世界各国各地区并非都实行计划经济,对新中国来讲,世界性贸易等经济往来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的物质及精神资源,也无法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开来。当然,如果只进行经济的被动流通(市场的交易),而忽视经济的主动流通(计划的调配),那么新中国就会无形中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中,就有可能失去国家、民族以及中国广大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利益。所以,出于公平正义的要求也需要进行计划的调配,而不单单只进行一定条件下市场的交易。当时的新中国也是这么做的,一方面对外开放、公平贸易、你情我愿。另一方面,进行国际主义援助,以帮助弱小或落后国家缩小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差距。

  注: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蓝田书院经典传颂:你连什么是《计划经济》都没明白,就乱喷……

  2.刘光晨:计划经济就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

  3.反者道之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世纪大搏杀尘埃落定

  4.计划经济乃未来趋势

  5.陈中华:论共产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张宏良:中国大妈与计划经济

  7.李甲才:新中国计划经济的“活字典”走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