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去的找回来
最近几天一直在农村生活,如今的农村让人感慨不已,想想当时即将唾手可得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再看看如今的人丁凋零,任何曾经为此火热过的心都痛到无法呼吸。记得在我小时候,农村人口虽然也不如主席当年的兴旺发达,但是还没有到如此情况。家家户户基本都只剩下老人在家守着当时包产到户分的几亩地,种点所谓的经济作物,包括蔬菜和药材。但是受限颇多,规模又小,看天吃饭。经常是夫妻二人共同劳作一年得到的报酬还不如打工几个月,长此以往,除了年龄较大和行动不太便利的老人还留在农村外,大多数人都背井离乡,为了活下去,为了吃饱饭,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来到附近或者远处的城市打工,可众所周知,城里的好岗位也是供不应求,城市里约定俗成的等活地点天天是人头攒动,很多人干的都是日结的临时工作,所以饥一顿饱一顿也就可想而知了。
很喜欢看主席时代的老电影,那个时候的欣欣向荣让人心驰神往,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干,每个人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那个时候一个成年劳动力的工资就能养活一家人,其中可能还包括七八个长身体的孩子,可是现在除非是“啃老”或者“祖上阔过”,哪一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由一个劳动力养活七八口甚至是十几口人呢?都说“钱财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确实是这样,有了原始积累的权钱学精英更容易得到资源和青睐,甚至是普通人崇拜的目光,当一个社会所有人的追求只为了金钱,为了金钱可以突破一切道德枷锁,在这样一个社会,只有拼命追求金钱才有可能会成为世俗眼里的成功人士,这样下去,何解?
想起曾经的人民公社,曾经的人民万岁,真实而又遥远。了解到务农的同胞为了获得比较好的收入,可能会租种同村荒废的土地,然后到了收获季节又雇佣同村或者附近的务农人员收获农作物。想到了小农经济的悲哀,本来我们拥有过美好的未来。可是恢复小农经济后主席时代修建的八万多座水库等农村水利设施全都荒废或者年久失修,可能土地比较规整的地方的农民还过得好点,其他土地条件不好的农村的农民又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看天吃饭?看市场吃饭?如果最后为了获得收入还是要依靠人民公社那种团结起来一起劳作的人员配置,为什么要背叛大恩人,回到靠天吃饭的时候呢?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勤劳聪明的,怎么会想不通这个道理呢?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明白的“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为什么不适合于农村呢?为什么非要把好好的公社,好好的大队拆分成私有,拆分成个人,受够了苦头还不浪子回头呢?而且这种雇佣或者合作种地的情况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自我有记忆起就有这样的经历。既然错了,难道不应该认错,不应该走回正确的道路吗?
样板戏《龙江颂》几个大队争先恐后地向公社替龙江大队交公粮的场景在我的脑海一遍一遍地浮现,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美好的时代,那个人性闪耀光辉的时代,那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代,他们眼里是有光的,他们是真挚的,他们是真正走在康庄大道上的。如果没有那个时代,我可能可以这样麻木地生活下去,可是有了那个时代,有了主席开创的美好时代,因为曾经拥有过,我们不能麻木,我们要找回那个美好的时代,那个老百姓不是“人力资源”,不是“人矿”的时代。那个不是打嘴炮而是真正凭借天道正义和人性光辉扬眉吐气的时代。我们也必须找回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