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散步过“独栋别墅”……

  国庆节期间到太湖边散步,偶然经过一片“别墅”区域,看上去大概长六七里、宽三四里,绿树繁茂,颇为幽静。

  看到售房中心窗玻璃上写着大字:“约448—820㎡纯独栋,总价950万起”。不由想到,这一栋“别墅”需“950万起”,意味着什么呢?

  假设,现在有一位二十岁的年轻人参加了工作,每月工资一万元,则每年收入十二万元,他生活极为节约,省吃俭用,每年存十万元,要过九十五年,他一百一十五岁时,累积的存款才相当于这一栋“别墅”的价值。如果他的月工资翻一倍达到两万元,每年存二十万元,那也需要过四十七年半,到他六十七岁后,存款才能相当于一栋“别墅”。

  上述假设没有考虑两个问题:一,现在大多数劳动者的月工资,恐怕无法达到一万元甚或两万元;二,花九百五十万买一栋“别墅”的人,其私人资财,显然应当是九百五十万的一倍、十倍、百倍、千倍……

  大多数劳动者与这些“独栋别墅”拥有者之间的资财差距,能不能说巨大呢?二者是不是分属“两极”呢?

  由“两极”这个词儿,笔者很自然就想到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些话: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西元1992年“南方谈话”时,邓小平同志又强调:“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早在西元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曾毫不含糊地说:“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

  西元199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见:党史经典 |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西元1993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分配问题见于记载的最后一次谈话中,非常坦诚而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

  笔者走得离“别墅”区越来越远,耳畔却似乎总是响着邓小平同志的四川话音:这个问题要解决……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