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唯愿毛主席永远健康!缅怀毛主席是最好的爱国!
同志们,国庆快乐,我是老猫,请同志们先看下面视频,视频源自于中国知名纪录片导演何苦9月份刚刚拍摄的纪录片,名字叫《最后的麻风院》,何苦也是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导演,非常好的一个导演!不少同志让老猫谈一谈对这个的感想,说实话个人在国庆假期看到这些是很感动的,很温暖的!一个麻风病老人,神智已经不是很清晰了,但是他仍记得毛主席,在他的潜意识里仍然觉得伟人还在还没有离开我们!他的唯一愿望就是毛主席永远健康!老猫个人总结这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他最真挚的最朴素的刻在骨子里面的阶级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明确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这一政策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麻风病防治被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解放前,麻风病患者常被视为“不洁者”,遭遇歧视遗弃等非人对待,是最最边缘的一个群体,在旧中国几乎就没有生存的可能性。从新中国毛主席时代通过建立隔离治疗机构、推行免费药物,将患者从“社会弃民” 转变为 “国家照顾对象”。这种身份重构在患者记忆中形成强烈反差,麻风病人将这种重生归因于“共产党的恩情”“感谢毛主席让我活到现在”。伟大领袖形象在此成为国家权力介入个体生命的符号化表达,使他们将个人命运与领袖形象紧密绑定。所以说缅怀毛主席正是热爱国家的一种非常典型的具象化表现!
正如毛主席在《送瘟神》中所表达的“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理想,这位麻风病老人的念叨不仅是对一位领袖的怀念,更是对一个追求平等、关怀弱者的社会理想的永恒期待。对于这位历经磨难的老人来说,毛主席的形象可能已经超脱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升华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即使岁月的流逝磨损了其他记忆,这种最深层的烙印依然留存。在备受病痛折磨与社会歧视的境遇下,对毛主席的信仰可能构成了他强大的精神支柱。这种信仰给予了他面对苦难的勇气和意义,让他感觉自己的命运与一个更宏大的叙事相连。在认知能力衰退后,复杂的逻辑和近期的记忆会最先消失,而那些在青年时期反复重复、饱含情感的“金句”则会保留下来。“我唯愿毛主席永远健康”就是这样一句话,它已经成为一种近乎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情感表达。
这也是一种最典型的朴素的阶级情感。它并非源于深奥的理论学习,而是基于一种最直观的感受: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是站在穷苦老百姓一边的。对于这些身处社会边缘、曾经饱受苦难的麻风病人而言,这种情感尤为强烈和真挚。
在这个国庆假期里,我们看到这么一部好的纪录片,听到这样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感谢何苦导演和各演职人员,我相信是能够更加激发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埋在心里刻在骨子里的这种朴素的阶级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有着这么好的人民,这么好的领袖,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唯愿祖国富强,人民幸福!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